1.1、疥虫感染:引起疥疮时,外部皮损最严重,故局部瘙痒也最明显。
1.2、阴虱病:阴虱常贴伏于皮肤表面或附于阴毛根部,阴虱卵呈灰白色、针头大小。阴虱的叮咬及其毒汁、排泄物可导致皮肤发痒、可产生脱屑,并继发湿疹样改变和毛囊炎。
1.3、阴道毛滴虫病:外阴、阴道瘙痒,有泡沫样白带,常伴有特殊异味,搔抓后同样外阴部皮炎湿疹性改变。做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与上面的病样区别开。
1.4、蛲虫感染:主要侵犯幼女,成年女性也可感染,当夜间肛门松弛时,蛲虫从直肠内爬出游动到外阴部交配产卵,并刺激外阴部皮肤粘膜,引起局部瘙痒。
1.5、药物过敏:过敏体质的女性服用磺胺类或其他药物引起的“固定型药疹”,常发生在外阴部皮粘膜交界处,除了局部瘙痒外,可并发糜烂、渗液。使用药物做阴道冲洗或阴道内置入,如发生过敏反应及接触性皮炎也可发生外阴瘙痒。
1.6、真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瘙痒、外阴潮红、伴豆渣样白带,有异味,搔抓后可引起外阴皮炎湿疹性改变。
1.7、病毒感染:尖锐湿疣大多发生在女性阴道壁、宫颈口及外阴部,还出现带有恶臭的白带。发生在外阴部的传染性软疣多表现为中央有脐窝样凹陷的圆形丘疹,也可引起外阴部瘙痒。生殖器疱疹多表现为尿道口及阴道壁出现米粒大小且明亮的水疱,除有局部瘙痒外。
1.8、外阴部皮肤疾病:股癣的皮肤损害常扩大到外阴部,引起局部剧烈瘙痒。
1.9、局部皮肤不洁:有些女性使用卫生纸方法不当,外阴部皮肤受经血、阴道分泌物,甚至尿液、粪便和汗液的浸渍而使局部皮肤发生慢性炎症,从而引起外阴部瘙痒。
2.1、一般治疗
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切忌搔抓。不要用热水洗烫,忌用肥皂。衣着特别是内裤要宽适透气。忌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
2.2、病因治疗
消除引起瘙痒的局部或全身性因素,消毒剂针对滴虫,霉菌感染等。
2.3、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湿热下注、阴虚血燥是引发女性外阴瘙痒的最主要原因,从整体施治的角度看,外阴瘙痒之发病与体内肝、脾、肾等脏腑器官同样密切相关,并涉及任督二脉。有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引起者;有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引起者。阴痒常与带下病交错互见,严重者还可并发阴痛等。
3.1、密陀僧6克,龙骨4.5克,煅石膏4.5克,炮山甲3克,飞滑石7.5克,制南星4.5克,肥皂荚4.5克(去子、筋)上药共研细末。凡士林调匀,搽于外阴痒处。
3.2、蛇床子洗剂,治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蛇床子9克,五倍子9克,苦参9克,黄柏9克,苏叶3克,煎汁外洗。
3.3、黄丹散,治妇人阴痒,似有虫状,烦闷。黄丹0.3克,白矾0.9,克川芎30克,上药捣罗为末,以谷囊盛,纳阴中。
1、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糖类丰富的食物。例如:牛奶、豆浆、蛋类、肉类等。
2、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梨、香蕉、草莓、猕猴桃、白菜、青菜、油菜、香菇、紫菜、海带等。
3、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4、禁食发物。如鱼类、虾、蟹、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食后会加重阴部的瘙痒和炎症。
6、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1、穿着宽松、透气的全棉内裤,勤洗、勤换、勤晾晒,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保持卧具清洁卫生。
2、注意外阴清洁。平时应准备专用洗具,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一水”,先将小方巾置入水盆煮沸15分钟,晾温后使用,清洗外阴前应剪短指甲、清洁双手,洗毕将用具清洁晾晒。
3、注意月经期卫生,使用合格的卫生巾。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必要时,夫妻双方同时接受治疗。
4、所用衣物、床单、被罩应单独使用和洗涤,防止家庭内传播,尤其应保护女婴或女童不受感染。
5、患病后不可羞于启齿、讳疾忌医,不可“有病乱投医”或跟着广告走,擅自用药治疗,掩盖病灶,影响诊断,延误治疗,诊断明确后,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