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经与性生活有关系吗
有观点认为,在婚后规律的性生活后或生育后,痛经大多会自愈。因为经血与剥脱的子宫内膜,不能顺利地经子宫颈口流出,是引起痛经的原因之一,妇女分娩后,子宫口会变得松弛,经血和剥脱的子宫内膜容易排出,所以痛经会消失。
专家却否定了性生活治疗痛经这种经验。痛经一般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月经初潮1~2年内出现,在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原发性痛经不严重的无需治疗,也会在结婚生育后得到自愈。此类痛经生殖器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因此和性生活扯不上关系。
2、痛经有哪些分类
痛经分为两种,原发性和继发性。
生殖器官未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称作“原发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发生于未婚、未孕的女性,一般对生育没有影响。
由于生殖器官病变引起的痛经,称作“继发痛经”,即病理性痛经。其病因较复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腔粘连、残角子宫、盆腔炎症(急性、慢性)、子宫颈狭窄、处女膜无孔、阴道横隔等都可能引发痛经,需要进行系列的检查才可以确定原因。
3、忽视病理性痛经可导致不孕
其实,许多人的例假疼痛是病理性痛经,非但不会在婚后减轻,相反还不断加重,而最终除了被疼痛影响正常生活外,更可能侵犯其他器官,并导致不孕症。而有些从少女时代就开始痛经的女性,常常自己吃药处理,却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痛经很可能已经性质改变,从一般的生理原因变成了疾病,浑然不觉中延误了就诊和治疗,直到因为不孕症接受治疗时才发现,结果痛苦增加,治疗难度也加大了。
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
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气滞血淤:
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食疗可以用益母草煮鸡蛋。
气血虚弱:
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还可多吃羊肉。
阳虚内寒: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就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肝肾虚损:
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或是多吃点川芎丹参煲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