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治痛经灸哪个位置
有很多痛经的女性朋友会通过艾灸这种方法来治疗痛经,这种方法主要是治疗那些没有器官病变引起的痛经,妇科专家提醒,女性朋友在做艾灸之前,一定要先明确痛经的原因,然后再找准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从而达到对症治疗艾灸治疗痛经的目的,通常取中极穴(在脐上一寸左右的位置)和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在腹部取穴的时候,女性患者可以呈仰卧姿势,把3毫米大小的姜片放在痛经患者的腹部穴位上面,这时再取少量艾绒放在姜片上面,将其点燃以后施灸,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感觉温度有些高,要移动一下位置,否则会烫伤皮肤,如果采取三阴交穴位,那么可以采用悬灸的方法来进行施灸,通常在痛经患者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做艾灸,一直到月经停止以后再持续灸数日,大家要注意,每个穴位灸20分钟到30分钟。
2、艾灸治痛经原理
相关专家介绍,艾灸是治疗痛经很常用的一种方法,艾灸痛经原理为:艾叶具有特殊的气味与温热,这种特殊的气味与温热能起到调整人体体内机能的功能,这样就可以起到缓解女性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达到帮助女性朋友月经期间缓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即人们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就是艾灸痛经原理。
3、艾灸治痛经的注意事项
艾灸时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来选择穴位,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局部感觉温热舒适,并能耐受为度。
施灸时一般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如不注意施灸顺序,患者容易出现面热,口感咽燥等不适。
施灸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烧的艾绒燃火或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
艾条灸: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内侧等部位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条热度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感感传时,疼痛可逐渐缓解。每次每穴艾条灸2~3分钟,每次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附子饼灸:将附子研细,制为饼状,放置于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附子饼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连续5天,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隔盐灸:将食盐适量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食盐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5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结束。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隔姜灸:将生姜切片,放置于肚脐、关元穴处,取艾绒如蚕豆或枣核大小,放在姜片上,点燃艾绒施灸。每穴灸3~5壮,每次约10~30分钟,自经前3天开始,每日一次,至月经来潮、疼痛消失为止。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一般而言,女性在经期都可以艾灸。
如果经量比较少,多是由气血两亏,导致子宫内膜生长太薄。那么,经期是非常适合艾灸的,艾灸可以活血化瘀、温通经络,借着经期排血量,帮助体内瘀阻、垃圾、血块等排出体外。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月经量少建议艾灸穴位:三阴交、神阙、足三里、肾俞、太溪、关元、合谷、阴陵泉。如果是用改进型产品艾灸贴(如冯存仁堂家的)敷贴的话,由于敷贴的面积比较大,也不用点火,像神阙、关元基本都可以覆盖,就不需要精准的找到穴位,知道大概的位置就可以了。
但是经期艾灸一定要因人而异。有少数女性在经期艾灸后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这些人就不要艾灸了。
这些人包括:本身经量就很大的人,还有半信半疑、迷信书本担心经期艾灸会导致崩漏的人,内心的怯懦会让灸疗效果受影响,后续的麻烦更多来自施灸者本人,所以这类人干脆就不要灸了。
除此外,有的人在经期艾灸后出现血量增多过量、经期过长、排出的血液多为鲜红的情况时,可通过重灸断红和隐白的方式来止血。如果每次艾灸后经血都过量,呈不可控状态,这种情况也要慎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