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排卵型功血的检查方法
血象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等正常或降低。
阴道雌激素水平测定:非出血期阴道脱落细胞的检查可为中高度影响。
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改变。
宫颈黏液测定:宫颈黏液为半齿结晶。
激素测定:垂体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孕激素、雄激素等低于正常或比值异常。
甲状腺、肾上腺、肝功能等无异常。
B超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有无卵巢增大等,还可测量子宫内膜的厚度。
诊断性刮宫:了解子宫内膜状态、有无排卵,除外器质性病变,提高对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率。
2、无排卵型功血的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主要为月经异常。典型表现可在出血前有一段时间的闭经,继之出现大量的阴道出血,也可表现为少量出血淋漓不断,或时多时少完全失去规律,还可表现为月经频发,月经周期明显缩短,少于20天。贫血严重时可有头晕、惊慌、乏力等表现。
体征
专家介绍,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全身检查可有程度不等的贫血表现。
无排卵性功血患者的体征有哪些?专家指出,妇科检查一般无特殊,子宫正常或稍大。
3、无排卵型功血是怎么形成的
无排卵型功血多半出现于青春期及更年期,也有少数发生在育龄期妇女,在不同时期其发生的原因有一定的区别:
青春期
进人青春期的女孩,尽管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已经开始启动,但是其正常功能的建立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有资料表明:初潮后2-4年内,有30(g0-55%的女孩并无排卵,有1/3表现为
这是由于在生殖调节轴中,正反馈的调节机制需要经过复杂、精细的调控试运转后才能建立。在这一调试过程中,若受到外界干扰,例如过度疲劳、紧张或肥胖等因素,就会引起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绝经前期
大约在40岁之后,卵巢内部存在的卵泡数明显减少,随之出现卵巢形态的老化,表现为纤维化程度增加及体积减少。有学者报道,把B超中测得的卵巢面积,在围绝经期、绝经一年以上的,与25–35岁的年轻女性之间作比较,结果发现在围绝经期缩小了30%,绝经5年缩小了54%。
在绝经前期,由于卵泡数减少及卵巢纤维化,使卵泡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或性调节轴对性激素正反馈的反调性下降,因而停止排卵,于是雌、孕激素比例失常,或完全没有孕激素的影响而引起功血。
育龄期
因劳累、流产、手术、化疗等也可引起短暂的无排卵,引发该病。
由于失血,患者体质多较差伴贫血,故应注意改善全身状况。失血严重时应予以输血,对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上应有所不同。对青春期妇女以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为主,促使卵巢功能的恢复及排卵。对更年期妇女主要是在止血后,设法调整月经周期,防止出血过多过频,使能顺利渡过此期而进入绝经期。
若出血严重、年龄较大的妇女,应立即刮宫将异常的内膜刮除,多能迅速止血,继之以激素等治疗,刮除物需作病检。青春期功血未婚妇女需作刮宫时应慎重,尽可能保守治疗。另外可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仙鹤草素、抗血纤溶芳酸、止血环酸及凝血质等。
血止后患者情况仍虚弱、头晕、贫血严重者,可用中药归脾汤加减,滋补心、脾。同时口服铁剂,以提高体质,增加血色素,必要时输血。
无排卵型功血的临床特点:
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有时先表现有短期停经数周或数月,然后发生出血,流血量往往较多,持续2-3周或更长时间,不易自止。有时一开始表现为不规则出血,也有周期尚准,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出血多或长时间出血可出现贫血,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有排卵型功血的临床特点:
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可分为4类。
排卵型月经过多,月经周期正常,基础体温呈双相。
黄体功能不全,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有时月经周期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卵泡期延长,黄体期缩短,病人不易受孕或易流产。基础体温双相,但是排卵后体温缓慢上升,或上升的幅度偏低,升高的时间维持仅9-10天。
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月经间隔时间正常,但经期延长,流血量多,基础体温双相,但下降缓慢。
排卵期出血,在月经中期有少量阴道流血,伴或不伴腹痛,基础体温呈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