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缺陷病是白血病吗
免疫缺陷病不是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又称“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组织中有大量无核细胞无限制地增生,并进入外周血液,将正常血细胞的内核被明显吸附。所以不是免疫缺陷病。
2、免疫性陷病并发症有哪些
2.1、多发性机会性感染患者极易并发对正常人不敏感的病原体感染为本病特点之一.常见为卡氏肺囊虫(百分之50患者),少数为巨细胞病毒,鸟型分枝杆菌和新型隐球菌等感染引起的广泛性肺炎;鼠弓浆虫和隐球菌性脑炎和脑膜炎以及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HIV也可直接引起脑病痴呆和脑膜炎,消化系统感染,常见为念珠菌性口腔炎及食管炎,隐孢子虫肠炎;还可并发细菌性痢疾,伤寒病,病毒性肝炎以及播散性结核病等。
2.2、恶性肿瘤常见为Kaposi肉瘤,它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外皮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一种恶性肿瘤,病变多从足部皮肤开始,外观呈紫蓝或棕红色的多发性结节,然后可广泛累及其它部位,其次易并发恶性淋巴瘤。
3、免疫性陷病可以治愈吗
大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都是可治的,甚至部分可以根治。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一半的体液免疫缺陷,通过每月定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维持健康状态,基本正常生长发育、学习和工作,并能结婚生育健康的孩子。其他许多种类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也都有一定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逐渐开展的干细胞移植,也可使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得到根治。
1、胸骨压痛
胸骨压痛是白血病特有的症状,常持续存在,伴骨关节痛,多见于儿童。
2、发热
体温可达38℃~39℃,全身酸痛。这种发热是由于血液中成熟粒细胞减少和免疫功能下降合并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肺炎、肾盂肾炎等所致,并可伴发眼、耳、口、鼻、口咽腔炎症和溃疡,患者常感疲倦。
3、感染
病原体以细菌多见,疾病后期,由于长期粒细胞低于正常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逐渐增加。病毒感染虽少见但凶险,须加以注意。
4、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并常引起进行性贫血。
5、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后再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
1、病毒
肿瘤病毒携带有病毒源瘤基因(v-onc),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的细胞)基因体内有与v-onc同源的基因称源瘤基因,v-onc被整合入宿主细胞的基因体内后可使邻近的基因发生恶变,逆转录病毒的感染也可致源瘤基因激活,成为恶性转变的基因,导致靶细胞恶变,进入体内的病毒基因即使不含有v-onc,如果改变了基因的正常功能,也有可能引起白血病。
2、遗传因素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0%有一种特殊掌纹,称为Sydney线,白血病和HLA抗原型别有某种联系,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伴HLA-A2和A9等,都说明遗传因素和白血病的发病有某种联系,但对大多数白血病而言,白血病毕竟不是遗传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