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白血病是不会诱发荨麻疹的,荨麻疹是指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病因常不确定。临床表现为患者不定时地在躯干、面部或四肢发生风团和斑块。发作从每日数次到数日一次不等。风疹块的病程不定,有的在一日之内发生数次皮疹,经过数日或1~2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称为急性荨麻疹。不少患者天天发生皮疹,或是断断续续地屡次出现或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2.1、肠功能衰竭
有临床试验,证明治疗白血病中的化疗药物、放疗手段影响肠胃功能,而导致怕胃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摄入是一个难题,可通过静脉注射,保证患者的营养。
2.2、出血
出血是常见的白血病的症状,由于白血病细胞恶性增生,血小板明显减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严重时,造成患者的颅内出血,一定要采取积极止血措施,避免病情的恶化。
2.3、电解质失衡
因为白血病细胞破坏过多,或因化疗药物性肾损害,原因而排钾过多。加上患者的食欲差,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纳入量不足而致体内的钾、钙、钠等电解质浓度失衡。
3.1、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其特征为大量的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白细胞。这些细胞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脾脏和其它器官中发现。 主要表现:发热、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等。诱因:急性白血病与电离辐射、化学制剂、药物、病毒和遗传有关。
3.2、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种骨髓性白细胞(而非淋巴性白细胞)异常增殖的血癌。其特点是骨髓内异常细胞的快速增殖而影响了正常血细胞的产生。临床特点:发病快,数周或数月,主要表现贫血,出血,骨痛 , 疲劳、发热、肝脾大。一组在形态、遗传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不同的异质性肿瘤。成人多见,15-39岁为发病高峰。
1、肺部疾患。由于白血病患者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常常导致肺部感染。此外白血病细胞、浸润可阻塞肺部小血管、支气管而发生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胸片可有毛玻璃状或粟粒网状,可作肺部放射的试验性治疗。
2、高尿酸血症。正常人由于核酸代谢分解,每日尿中排出尿酸300~500mg。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细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数十倍。当患者接受化疗、放疗等治疗时则出现高尿酸血症,应用皮质激素等又能增加高尿酸症,高浓度的尿酸很快过饱和而沉淀,引起肾小管广泛损伤和尿酸结石,可导致少尿、无尿。
1、一般护理:急性白血病患者本身代谢率高,加之化疗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在化疗期间宜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嘱患者多饮水,以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由于化化疗起病人抵抗力低下,因此化疗期间须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整洁,每日用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口腔感染,每日用抗菌素漱口,如甲硝唑、庆大霉素等。
2、心理护理。由于白血病病情重,发展快,加上化疗常可引起脱发、麻木、乏力、发热等并发症。病人容易产生悲观沮丧的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在化疗前应向病人讲清可能引起的反应,并说明这些反应多是暂时性的,待停止用后多可恢复正常,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渡过危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