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手足口病以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所以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密集的地方一旦有人发病,则很容易传染。实际上,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大多数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而儿童则因为免疫能力尚不完善,容易被传染,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泡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病毒的水源也可以经水传播。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2、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手足口病的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没有严格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容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小孩子患上手足口病一般潜伏期会有三到五天的时间,有出现低热的情况,全身会感到不适,一般一到两天内口腔会出现红肿的情况,齿龈会出现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发病期间经常流涎和出现拒食的情况,同时小孩子的手部和足部也出现皮疹的情况,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
手足口病是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的病症,但是主要是在夏秋季是高发季节,期初发病的时候首先会出现低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的情况,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同时还伴有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病情继续的发展,病孩的手部和足部也会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仔细观察水疱的中心是呈凹陷,变黄,比较干燥的。同时病孩的口腔内部,比方说唇部、舌头、口腔的粘膜、齿龈上面都会出现水疱,水疱会出现溃烂并且周围有红晕的情况出现,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患儿症状轻再送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平时尽量让患儿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患儿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儿童使用的奶具、餐具要煮沸15分钟消毒;对玩具、厕具等应清洗,后用0.5%的84消毒液搽洗消毒;儿童经常触摸的地板、桌椅凳面、床头、门把、扶手等也可用84消毒液抹拭;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尿裤;衣、被等布类和书本置阳光下直接曝晒4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