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肛门部位是可能会起疹的。臀部也有可能出现疹子,因为是肠道病毒,往往在肛门的周围出现,而不是整个大臀部。患者的臀部和手足以及腿部都会长出斑丘疹,之后会转化成为疱疹,疱疹的周围还会出现炎性的红晕,疱内还会出现少量的积液。手脚部位会相对多一些,掌背面也会出现,等消退之后不会留疤。
手足口是因为肠道病毒所造成的一种传染病。事实上,能够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二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便是柯萨奇病毒A16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这种疾病常常会出现在五岁以下的孩子身上,大多数的患儿能够在一周以内自动痊愈,但是仍旧有一些孩子会引起无菌性脑膜脑炎和肺水肿以及心肌炎等并发症,若是病情发展太快,很容易就会令孩子死亡。
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3.1、服用抗病毒药物
小儿的手足口病,是一种湿温性的病毒传染病,所以治疗可以从抗病毒开始,服用一些含有维生素B以及C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效果很好。
3.2、中药解毒口腔消毒
正所谓并从口入,患上这个小儿手足口病很可能就是孩子不知道把一些病毒也吃下去了,这个治疗除了吃一些解毒性的中药以外,还需要进食前后用温水漱口,这样才能保证避免病菌的再次入侵,对治疗手足口病也有帮助。
3.3、直肠给药
用海立新1支十利巴韦林0.1十扑尔敏3mg十氨基比林1支,直肠给药,每天两次。另外口服抗病毒口服液,每日三次,每次一支,二天退热。随后去掉氨基比林,又用三天痊愈。
1、轻症患病宝宝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家长不能因症状轻再送学校、托儿所、幼儿园;
3、平时尽量让宝宝待在家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与健康儿童密切接触;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4、宝宝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随时清理宝宝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宝宝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可让宝宝多饮水,无需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8.5℃,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5、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口腔疱疹,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清洁,保持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自己的双手要注意洗干净。病毒是可以通过喂饭、喂奶等方式传染给孩子。家长给孩子换尿布、或者处理垃圾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并且要好好处理干净垃圾。
多吃预防手足口病的食物,像类似牛初乳食物;能够有效的提高免疫力。平时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喝自来水,不要吃生食物。在流行季节和地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平常应该保持家庭的空气流通,防止病菌的可乘之机。
孩子的衣服要及时更换清洗、衣服的面料需要柔软和舒适。给宝宝及时剪指甲,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患者咽喉分泌物以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病毒来进行空气的传播。被粪便污染过的手、毛巾、牙刷、玩具、奶具等等都是可以通过传播疾病;所以需要多注意清洁、卫生;最好将日常的孩子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在太阳下进行暴晒对杀菌会有积极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