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足口病的发病初期,常会出现皮肤红肿、身体微热等与过敏性皮炎相似的症状,一些家长容易误解病情。一般来说,在手足口病感染之初,常会伴有咳嗽发热、流涕流口水等症状。同时,口腔里的水疱极易破溃形成糜烂面,皮肤上露出红色的小丘疹,顶部还易出现水疱。但与过敏性皮炎明显不同的是,小丘疹一般出现在手、足、口、臀四大部位,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而且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此外,中后期患者的发热程度可能还会加剧。家长最好定时给患儿测量体温和脉搏,如果高烧不退,则应立即送医院。在医学上,手足口病的观察期为7天。也就是说,孩子得的究竟是不是手足口病可以在两至七天内得到确诊。对于确诊且症状明显的患儿,家长应将其隔离留在家中,直至热度、皮疹消退,水疱、溃疡结痂,以免引起同龄人之间大范围感染。一般隔离时间应为两周。
2.1、血常规
白细胞的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的升高。
2.2、血生化检查
部分的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伴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2.3、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度。
2.4、病原学检查
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2.5、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2.6、其他检查
胸部X线检查 ,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斑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着。磁共振,神经系统受累者可有异常改变,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3.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3.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
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