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大人的手足口病的是不太疼的,而且大人的承受能力也比小孩强些。
肠道病毒中常见的是一种叫柯萨奇病毒A16型的肠道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因为这种病毒主要是通过饮食,饮水,食用水果等经口进入到人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所以其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道,咽部还有口腔。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所以空腔损伤和一些皮肤丘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特征性病变。但病毒还会可能侵犯人体重要器官。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手足口病患者还很容易发生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身体偶尔发生非特异性红丘疹等。
3.1、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2、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其他已经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
3.3、宝宝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5、宝宝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在家里治疗的宝宝,应注意不要接触其他孩子。爸爸妈妈要及时晾晒或消毒宝宝的衣物,对宝宝的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宝宝症状较轻,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手足口病的交叉感染。
3.6、因手足口病住院治疗的宝宝,出院后依然为带菌者,具有传染性,所以至少要在家隔离三周,这样既可以避免传染其他宝宝,也能防止自己被新病毒感染。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中医认为是内有湿热蕴郁,外感时邪病毒所致。多数患儿素日食重,脾胃功能薄弱,故易停滞伤脾,脾伤则不能化食而生热,不能化水则生湿,湿热蕴郁于体内待机而发,时值春夏,春风夹暑湿再兼时邪病毒使机体内的湿热之邪发于皮肤,脾主四末则手足有疹;脾开窍于口,则咽痛,舌,口腔有疱疹溃疡;湿热之邪下移,则发于肛门周围。
中医多采用疏风清热,解毒祛湿法。方;藿香,佩兰,桑叶,薄荷,二花,连翘,莲心,黄连,焦曲,薏米,滑石,黄柏,牛蒡子,山豆根,板兰根。高热加牛黄清热散,热退用化毒散。经用上法一,二剂即可全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