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猩红热与手足口病哪些不同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2、猩红热的类型
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如上所述。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
轻型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咽部轻度充血,皮疹少、色淡、不典型,可有少量片状脱皮,整个病程2~3天,易被漏诊,近年来多见。
中毒型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剧吐、头痛、皮疹可呈片状或出血性淤斑,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围循环衰竭、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休克、败血症等。此型病死率高,目前很少见。
3、猩红热怎么诊断
具有猩红热特征性临床表现;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咽试子、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患者接触史等,可诊断该病。需与其他一般急性咽峡炎和麻疹、风疹、药疹等发疹性疾病相鉴别。
1、抗生素疗法: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4万-8万U/(kg.d),分2次注射.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G过敏者可用红霉素20-40mg/(kg·d),分3次口服,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如果孩子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等。
2、对症治疗: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年长儿童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杜灭芬含片。
孩子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孩子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弓}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1、忌过甜过咸的食物。过甜的食物多食后会助长机体温热,并导致患儿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而过咸的食品如咸鱼、咸菜、腌肉、龙头烤等会刺激患儿咽喉,使粘液分泌增多,重病情。
2、忌发物。发物容易助火生痰,猩红热患儿进食发物会导致体温升高,皮疹加剧,加重病情。这类食物有狗肉、羊肉、雀肉、公鸡肉、黑鱼、鲫鱼、海鳗、虾、蟹、香菜、南瓜等。
3、忌辛辣之物。辛辣的食物助火,会直接刺激患儿咽喉,导致扁桃体疼痛加剧。这类食物大多属于调味料,有辣椒、辣酱、辣油、咖喱、生姜、大葱、五香粉等。
4、忌冷饮。患儿高热,有些家长想用凉的饮料让患儿舒适一些,但冷饮会导致患儿食欲减退,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消化异常。因此给患儿喝的饮料和开水应以温热为宜。
5、忌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猩红热的患儿一般伴有咽部症状,咽部充血红肿,给吞咽加大难度。又因高热导致肠胃消化不佳,因此应忌食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竹笋、毛笋、韭菜、豆芽、菠萝、洋葱、红薯、芋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