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良的生活方式的人。酗酒、吸烟、昼伏夜出等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运动等。
1.2、不良的饮食习惯的人。爱吃烧烤、油炸、熏制、腌制、热汤的食物,暴饮暴食、吃饭过快、三餐不正常、高脂高糖高盐饮食等。
1.3、精神、情绪不稳定的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抑情绪、情绪低落、精神压力大、情绪起伏大、机体超负荷运转等。
1.4、其他遗传、营养缺乏、过敏体质、胃溃疡或胆囊炎等慢性疾病、辐射等也是癌症喜欢的人。另外,儿童也是癌症喜欢的一类人群,尤其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1.5、经常食用腌制的鱼、肉和咸菜的人。其含有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亚硝胺致癌性很强:目前发现亚硝胺与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等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1.6、食用霉变食物的人。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属于强致癌物,可诱发肝癌、胃腺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肿瘤。
2.1、化学致癌因素
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烃,芳香胺类与氨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真菌毒素。
直接作用的化学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不经体内活化就可致癌,如烷化剂与酰化剂。
2.2、病毒和细菌致癌
RNA致瘤病毒:通过转导和插入突变将遗传物质整和到宿主细胞DNA中,并使宿主细胞发生转化,存在两种机制致癌:急性转化病毒、慢性转化病毒。
DNA致瘤病毒:常见的有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类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子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发生密切相关。
2.3、遗传因素
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上腺或神经节的神经母细胞瘤。一些癌前疾病,如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等本身并不是恶性疾病,但恶变率很高。这些肿瘤和癌前病变都属于单基因遗传,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规律出现。其发病特点为早年(儿童期)发病,肿瘤呈多发性,常累及双侧器官。
应以新鲜、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为主,新鲜蔬菜、水果每餐必备。
多吃有一定防癌抗癌的食物,如菜花,卷心菜,西兰花,芦笋,豆类,蘑菇类等。
选用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物:紫菜,淡菜,海带,赤豆,萝卜,荠菜,荸荠,香茹等。但此类食品性滞腻,易伤脾胃,食纳差和发热时要少吃。
不同体质选用不同食物。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可食用大枣,圆肉,生姜,鲜菇等;肝肾阴虚可用黑豆,核桃,鲍肉等;血虚可食菠菜,豆制品等。
肿块:为肿瘤病人最常见的主诉,常由病人无意中发现。若抗炎1~2周后未见好转,肿块反而继续发展,应疑为肿瘤。发生于体腔内深部器官的肿块,一般较难发现,在询问病史时要注意病人所述肿块引起的压迫、阻塞或破坏器官的症状。
疼痛:是常见的主诉。肿瘤初起一般无痛,但发生于神经干周围的肿瘤压迫邻近神经,或起源于实质器官(肝癌)及骨骼内的肿瘤(骨肉瘤)生长迅速,引起所在器官的包膜或骨膜膨胀,直肠癌被粪便摩擦或肿瘤溃烂、感染等,均可引起疼痛。
病理性分泌物:发生于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的肿瘤,如向腔内溃破或合并感染,常有血性、脓性、黏液血性或腐臭的分泌物排出,应进一步检查。
发热:以发热为主诉者常见于恶性淋巴瘤(尤其霍奇金病)、肝癌、肺癌、骨肉瘤、胃癌、结肠癌、肾癌、胰腺癌或晚期肿瘤病人。发热是由于肿瘤坏死分解产物被吸收或并发感染所致,有些肿瘤病人发热原因不明。
1、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
2、B超
利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及病变。
3、X线胸片
X线穿过人体后,因器官、组织密度不同呈现影像,由此可直接显示肺部肿瘤,也可通过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间接性改变寻找胸部肿瘤。
4、胃镜和肠镜
直接用肉眼观察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开口形态,来识别有无病变,对可疑病灶可做活检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