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首乌粥
用料:首乌50g,大枣20枚,粳米100g。
做法:大枣去核洗净,首乌水煎取汁;入粳米同煮为粥即可。每日1剂,早晚服用。
1.2、梨根粥
用料:藤梨根125g,瘦猪肉100g,大米100g。
做法:藤梨根洗净,水煎取汁,猪肉切小块,与大米同煮为粥即可。食肉喝粥,每日1剂,早晚服食,7~14天为1疗程。
1.3、苡仁粥
用料:将苡仁20g,糯米或粳米30g,白糖半匙。
做法:以苡仁、糯米洗净,置锅内放冷水2大碗,中火煮半小时,离火温食,每日1次(喜甜食者加糖,喜淡食者配菜吃)。
2.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用薰烤、盐腌食品的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关;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百分之五十。
2.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Hp感染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幽门螺杆菌能促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及亚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加上环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致癌;幽门螺杆菌的毒性产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患者中抗CagA抗体检出率较一般人群明显为高。
2.3、癌前病变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这些病变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转变为癌。
2.4、遗传和基因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癌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胃癌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而基因改变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1、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多吃含维生素A、B、E的食物,适当加强蛋白质摄入,以利保护胃粘膜。
3.2、少吃或不吃腌菜
腌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所以食品要新鲜,提倡冰箱冷藏。
3.3、不吃或少吃烟熏和油煎食物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发霉变质的食品,霉变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
3.4、不吃霉变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发霉变质的食品,霉变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产毒真菌,是很强的致癌物质。
3.5、保护食用水的卫生
因为被污染的水源中含多种致癌的金属离子,所以一定要用正规的自来水,农村地区尽量使用井水。
1、腹痛当胃癌开展扩大,尤其在滋润穿透浆膜而侵略胰腺或横结肠系膜时,可呈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
2、胃口减退和消瘦癌肿毒素的吸收,可使病人日益呈现消瘦、乏力、贫血,营养不良这些多见的胃癌体现体现,往往是进行性加剧,最终体现为恶病质。
3、恶心吐逆这也是较多见的胃癌的体现体现之一,前期即可发作。胃窦部癌也可呈现幽门梗阻的体现。还会呈现呕血和黑便的体现。
4、拉肚子可能与胃酸过低有关,粪便可呈糊状甚而可有五更泻。晚期胃癌累及结肠时常可导致拉肚子,鲜血便等。
5、咽下艰难癌肿长大后,可呈现梗阻体现,贲门或胃底癌可导致下咽艰难,胃窦癌导致幽门梗阻体现。
1、胃癌患者在患病之后,病情恶化十分迅速,其病灶转移早,并且预后不佳,患者的年龄越小,其病程也就越短,有很多病人在被确诊时就已经出现了病灶转移,且转移范围很广,并且很快就出现了恶病质。
2、胃癌癌组织周围因为血液供给不足,很容易形成溃疡,从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甚至穿孔。并且还很容易出现恶性贫血现象。
3、胃癌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患病初期的症状十分隐匿,其症状多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上腹部隐痛不适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肠胃炎等疾病,而有些女性在妊娠期间出现胃癌,往往被误以为是妊娠反应。
4、临近幽门出的胃癌组织的增生会引起油门梗塞,而位于胃底部的胃癌病灶转移至贲门或食管时则会引起食管下端梗塞,这些问题进而会影响患者的饮食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