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的具体措施分为两种:特异性免疫治疗:用经过处理的自体肿瘤细胞或加用佐剂后,做皮下接种进行治疗,此外尚可应用各种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核糖核酸等生物制品;非特异性免疫疗法:用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肽等生物制品,或左旋咪唑等药物以激发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肺癌治疗方法,主要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具有杀灭残余癌细胞、提高化疗敏感性、减轻副作用、恢复体力、缓解晚期症状、延长生存期等优势。免疫治疗作用机制是根据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癌肿的生长发展到一定关系,从而促进免疫治疗的应用。
2.1、直接扩散,靠近肺外围的肿瘤可侵犯脏层胸膜,癌细胞脱落进入胸膜腔,形成种植性转移。中央型或靠近纵隔面的肿瘤可侵犯脏壁层胸膜、胸壁组织及纵隔器官。
2.2、血行转移,癌细胞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后,可转移到体内任何部位,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脑、肺、骨骼系统、肾上腺、胰等器官。
2.3、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叶支气管周围淋巴结,然后到达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再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
3.1、肺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瘤(球)应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结核瘤(球)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程较长,少见痰带血,痰中发现结核菌。
3.2、肺部感染有时难与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相鉴别。但如肺炎多次发作在同一部位,则应提高警惕。
3.3、肺部良性肿瘤:如结构瘤、软骨瘤、纤维瘤等都较少见,但都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
3.4、纵隔恶性淋巴瘤临床上常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影像学显示纵隔影增宽,且呈分叶状,有时难以与中央型肺癌相鉴别。
1、杀灭残余癌细胞:生物免疫治疗可有效清除手术、放化疗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微小病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2、提高放化疗敏感性:生物免疫治疗可增强放疗和化疗敏感性,增强治疗效果。
3、减轻副作用:放化疗往往具有一定程度副作用,生物免疫治疗可减轻放疗化疗产生的消化道症状、黑斑、白发、脱发等症状。
4、恢复体力:精神状态和体力亦有明显恢复现象,从而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5、缓解晚期症状:对于失去手术机会或癌细胞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生物免疫治疗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治疗。
6、延长生存期:对于放化疗无效的患者,或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可采用生物免疫治疗延长生存期。
1、肺癌传染几率很低,它并非传染疾病,但是它也不是没有传染的可能。肺癌传染是有条件的,首先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然是不会出现传染的情况。
2、肺癌和肺结核是有很多区别的,虽然说都是肺部出问题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肺癌是不会传染的。经痰液排出的癌细胞由于痰液水分蒸发等原因,癌细胞迅速变性、坏死,即使新鲜的痰液,要使癌细胞在体外生长、繁殖,也需要给予各种的营养和特定的条件。
3、肺癌是一种可以遗传的疾病,有家族史的人得上肺癌的几率会比正常人大一些,尽管肺癌似乎有家族聚集现象,但至今还没有证据表明肺癌存在有特异性的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