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可以彻底治愈的,但必须强调一个“早”和一个“足”,也就是治疗要早,剂量要足。病人如果在生殖器部位出现硬下疳后1~2周内,能及时得到正规治疗,其血液中淋病的病毒可以被悉数消灭, 临床症状随之很快消退, 即可以达到100%的治愈。
如果在一期淋病阶段(感染梅毒螺旋体后8~10周内)得到正规治疗,治愈率也可高达97%;即使在二期淋病阶段才得到治疗,治愈率仍然有90%。可见,淋病治疗得越早,效果也越好。
淋病治疗可采用的治疗原则为应用抗菌药物,保持排尿通畅,处理诱发尿路感染的病因,必要时需手术纠正,如处女膜成形术等。病程较长,抵抗力弱者,应全身支持,增进营养。
对无合并症淋病,即早期的没有任何其他合并症的单纯性淋菌性尿道炎,一般治疗效果好,只要按照上述淋病治疗方案就能彻底治愈。
当淋病有合并症时,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积极治疗,仍可痊愈。一般讲治疗的药物与治疗无合并症的淋病一致,但是治疗疗程要长,还要根据症状和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当认为自己患有淋病并且有合并症时,一定要找专科医生治疗。 如果西药效果不好,可结合中医药治疗。
淋病治疗还可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法,即使用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查淋球菌抗原,主要有荧光标记和酶标记法,也有人用协同凝集试验(CoA、SPA)检查淋球菌,本检测法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强,特异性高。
3.1、头孢菌素类
具有破坏菌壁和抑制菌体蛋白合成的作用。虽也属于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但它们对β-内酰胺酶比较稳定或十分稳定,因此,对PPNG菌株和染色体介导的耐药菌株所致的淋病,常能有效地取代青霉素类。大观霉素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它们成为可行性代用品。
3.2、青霉素类
通过破坏菌壁合成而起杀菌作用。此类药物适于治疗非耐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引起的淋病,是本病的“标准疗法”。然而,在治疗前不作药敏试验,将其作为常规疗法是不适当的,当PPNG菌株的流行率大于时,不应采用青霉素类治疗,而应选用其他制剂。加服丙磺舒的目的是减慢青霉素自肾脏排出,并减少其与血浆蛋白结合,提高血内水平,延长半衰期,以充分发挥其抗菌作用。
3.3、β-内酰胺酶抑制剂
PPNG菌株对青霉素和一些头孢菌素耐药的原因,主要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所致。棒酸和青霉烷砜是抗菌活性很弱的化合物,与含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时,通过抑制-内酰胺酶,保护抗生素免受破坏,可抑制PPNG菌株的生长,但对非PPNG菌株则不发挥显着意义的作用。
1、尽早确诊,及时治疗
首先,患病后应尽早确立诊断,在确诊前不应随意治疗。其次,确诊后应立即治疗。
2、明确临床类型
判断是否有合并症。明确临床分型对正确地指导治疗极其重要。
3、明确有无耐药
明确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环素等,有助于正确地指导治疗。
4、明确是否合并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
如果患者出现合并衣原体或者是支原体感染的时候,则可以对患者进行联合药物治疗。
5、正确、足量、规则、全面治疗
应选择对淋球菌最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药量要充足,疗程要正规,用药方法要正确。
6、严格考核疗效并追踪观察
应当严格掌握治愈标准,坚持疗效考核。只有达到治愈标准后,才能判断为痊愈,以防复发。治愈者应坚持定期复查。
7、同时检查、治疗其伴侣
患者夫妻或伴侣双方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
按照治疗方案完成治疗后,进行淋球菌检查(镜检和培养);如果淋球菌转阴,再观察7~14天(在这期间仍禁止性生活),到医院进行第二次淋球菌检查,如果仍为阴性,才认为临床治愈。
淋病感染常常可能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如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梅毒感染等。因此,治愈淋病后,作一次较全面的性病检查会更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