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是因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出血,经口腔排出血者。咯血轻者,仅痰中夹血;重者,咯血量多或满口鲜血,出血停止后,还可见持续性血痰。穴位:尺泽 孔最 鱼际 肺俞 足三里 太溪 以上穴,每次选用3~4穴,施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 ..
阅读:9259时间:2013-11-18
电击伤是由电流通过人体所致,其损害程度与电压高低、电流强度和接触时间长短有关。电压越高、电流强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其后果越严重。每秒钟 30~150赫兹频率的交流电最能致人于死命。微小的电流(100毫安),如果通过脑部或胸部要害,也有致死的危险。 触及电路或被闪电打击后,轻伤可有头晕..
阅读:9343时间:2013-11-18
血尿,是指尿液中有血液者。少量血尿,用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者,称之为显微镜血尿。常见血尿的原因有肾结核、尿路结石、肾炎,肿瘤等。穴位:命门 肾俞 关元 足三里 梁丘 三阴交 以上穴,每次选用3~4穴,用平补平泻法;或补法。留针20~30分钟。梁丘可施于灸法。 ..
阅读:9371时间:2013-11-18
肾绞痛是指腰肾区突然绞痛,向腹前部、同侧阴囊、大腿内侧放射,同时伴有冷汗、恶心、呕吐,肾区有叩击痛。穴位:肾俞 三阴交 志室 太溪 京门 阴陵泉 腰部与下肢各取1~2穴,可交替使用,用泻法,持续运针3~5分钟。亦可在肾俞,三阴交通电5~10分钟。 ..
阅读:9343时间:2013-11-18
吐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常见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和肝硬化并发症。吐血其血色鲜红或呈褐色,常混有食物,并有黑色成形或糊状柏油样大便。穴位:上脘 大陵 郄门 神门 鱼际 以上穴每次选用3~4穴,用补法或泻法,留针20~30分钟。 ..
阅读:9343时间:2013-11-18
便血,是自肛门排出血性便。便血量多少不一,血色鲜红或暗红。常见于痔疮、脱肛、肛裂、肠道溃疡或炎症、直肠和结肠肿瘤、息肉等。穴位:脾俞 大肠俞 中髎 长强 关元 三阴交 以上穴选用3~4穴,施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 ..
阅读:9357时间:2013-11-18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血液供应不足,致心肌缺氧所引起。每突然发生,左侧胸骨后剧烈疼痛,可放射至左颈部、肩和上臂内侧,并有胸前紧缩感、出汗和恐惧情绪。穴位:内关 天突 膻中 心俞 厥阴俞 以上穴可每次选 2~3穴,进针后须持续捻转 30秒至数分钟,留针15~ 30分钟。 ..
阅读:9364时间:2013-11-18
休克是由于大量出血或严重的感染、中毒、脱水、外伤、剧烈疼痛、药物过敏、心脏病等原因,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全身组织缺氧而产生的症候群。休克分亡阴、亡阳和阴阳俱脱三类。亡阳多因元气素弱,每遇疲劳过度、悲伤惊恐之时,又突受外邪侵袭,正气虚陷,阳气不升;亡阴多由失血、大汗、泄泻等阴..
阅读:9336时间:2013-11-18
抽搐,是指四肢不随意的肌肉抽动,或兼有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抽搐的同时常见意识丧失,或发作后昏迷。临床分为发热性抽搐和无热性抽搐两类。发热性抽搐多由温热之邪损及营血,或热邪内犯心包,热盛动风;无热抽搐每以脾虚不运,津液凝聚成痰,或脾肾阳虚,久泄耗液,以致肝风内动,痰蒙络窍,发为..
阅读:9371时间:2013-11-18
溺水是出于大量水淹进人肺内,引起窒息、缺氧,导致代谢性中毒,如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本病有溺水史,出现面色青紫,肿胀,球结膜充血,口鼻腔及气管充满泡沫,腹胀,肢体冰凉,不省人事;严重者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取手阳明、手厥阴、足少阴经穴,用大泻法。配后加灸法。穴位:素髎 ..
阅读:9413时间:2013-11-18
经闭,是指发育正常的女子,年龄在14岁左右月经按期来潮,如超过18周岁而尚未来潮,或已形成月经周期,复停止三个月以上者,可称之。 气满血瘀型 本型因受寒邪,寒邪客于胞中,或情志抑郁,气机不畅,瘀血凝结,经脉阻滞.则经闭。证见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胸胁胀闷,噫气泛恶,脉沉弱。取任脉..
阅读:9301时间:2013-11-18
目赤肿痛,是多种眼疾患中的一个急性症状。属中医学中的“风热眼”、“暴风客热”等范畴。与西医学的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炎等相似。 外感风热型 本型多因外感风热阻滞经气,火郁不宣,则目赤肿痛,眼涩难睁,畏风流泪,视物不清,或生目翳,重则羞明,身热头痛,脉浮数。..
阅读:9301时间:2013-11-18
疝气,是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影响睾丸或阴囊肿胀疼痛。其发病多与任脉、足厥阴肝经有关。 寒疝型 本型因素体阳虚,因过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或久居潮湿之地,致病邪入侵,客于肝肾之经脉。以致寒湿凝滞,聚于阴分而成。证见腹腰疼痛,牵引睾丸.屈而不伸.阴囊寒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
阅读:9406时间:2013-11-18
痢疾,是指感染了痢疾杆菌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为主症。同时伴有发热恶寒、恶心呕吐、脐腹疼痛等。 寒湿痢型 本型因脾胃素虚,脏腑气弱,贪凉受寒,风冷暑湿乘虚而入,以致寒温不化,则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畏寒不渴、下痢不止、苔白厚腻、脉沉..
阅读:9315时间:2013-11-18
本型因先天不足,体弱肾虚,精关不固;或少年66,成年房劳过度,久之精关滑溜所致。证见腰膝疼痛,下肢软弱,少腹拘急,大便溏泄,小便频数、溺后余沥,阳痿早泄,脉沉微。取背俞、足少阴经穴,用补法。 穴位:肾俞 太溪 志室 盗汗加复溜。 肾阴虚型 本型因少年66,或成年房劳过度,致肾阴虚,则..
阅读:9469时间:2013-11-18
癃闭,是指以排尿困难,甚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的疾患。癃,是指病势缓,小便不利,涓滴而下者;闭,是指病势急,小便不通,欲溲而不下者。 肾阳虚型 本型因年老体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致使膀胱气化无权,小便不能出而成。兼见面色青紫、腰痛、阳痿早泄、脘腹寒冷、小便癃闭、苔薄白、脉沉微。..
阅读:9203时间:2013-11-18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或全身浮肿而言。 根据虚实辨证,可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如外感风邪,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流溢、偏于阳水;若内伤劳倦太过,损伤脾肾,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则偏于阴水。亦有水肿迁延,反复不愈转化而成阴水者。 水..
阅读:9413时间:2013-11-18
便秘是指大便涩滞,排便困难,甚则不通的一种病症。 寒秘型 本型因阳气虚衰,寒自内生,肠道传送无力,则出现面色青淡,食欲不振,腹痛便秘、按之较适、得暖则舒,苔白滑,脉沉迟。取任脉、足太阴经穴,用补法。 穴位:天枢 关元 三阴交 热秘型 本型因肠胃积热,耗伤津液,则腹胀痞满,大便秘结..
阅读:9196时间:2013-11-18
黄疸是以目黄、肤黄、尿黄为主症。其发病原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分,病变多在肝胆脾胃。 临床上有阳黄和阴黄两大类。 阳黄型 本型多由感受外邪,如风寒湿热客于脏腑,则可发黄。若风寒所伤,本当发汗以祛邪外出,但失之发汗,则外之寒湿与内热相合而见黄疸;若感受湿热,湿毒气盛,熏蒸于脾胃,新..
阅读:9427时间:2013-11-18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伴发于多种疾病。凡风寒湿热诸邪,以及痰饮、食积、肝气等皆可引起。呕与吐在临床上由所区别:呕是指有声无物,吐是指有物无声。 风性型 本理因感风邪,伤及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则呕吐、发热、恶风、头痛、面红汗出、恶心呕逆、遇风则甚、脉浮缓。取足太阳、任脉..
阅读:9210时间:2013-11-18
脚气病主要是指维生素B1缺乏所致。临床表现以足胫麻木、酸痛、软弱无力为主症。 本病出水寒和湿热之邪侵袭下肢,流溢皮肉筋脉;或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热流注足胫;或因病后体质虚弱,气血亏耗,经脉、经筋失于润养所致。如湿毒上攻,心神受扰,则心悸而烦;循经窜犯肺胃,则喘满呕恶等。 初起仅..
阅读:9161时间:2013-11-18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而言。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受病脏腑主要为脾胃与小肠。 因风而泻型 本期因感受风邪,风邪伤脾,脾失健运,则腹泻、肌热鼻干、无汗恶风、头痛腰痛、项背强几几不利。取足太阳、足阳明经穴,用泻法。 穴位:风门 大椎 天枢 因寒作泻型 本型感受寒邪,寒气犯..
阅读:9462时间:2013-11-18
肺痨,现代医学称之为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由结核杆菌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入侵人体所引起,具有传染性,青少年患者尤常见。 肺阴虚型 本型多因禀赋不足,抗病力减弱以致感染瘵虫,或常与肺痨病人接触而发病。由于肺阴亏耗,火盛烁津,肺络损伤。则干咳少痰,或咯黄痰,或痰中带血,午后潮..
阅读:9371时间:2013-11-18
咳嗽为呼吸系统疾患的主要症状,根据其发病原因,概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引起;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风寒咳嗽型 本型风寒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咳声重浊,痰稀白,头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等。取手太阴经及背俞穴,用泻法。 穴位:肺俞 ..
阅读:9392时间:2013-11-18
脏躁是一种神经官能症,患者以青壮年和女性较多。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喜怒无常,烦冤善哭,咽中梗阻,失眠惊悸等症状为主。 肝郁气滞型 本型多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睡眠时推呼不醒,也可出现木僵症状,但短时间内可恢复。常见语言低寡、失音和肢体瘫痪,或..
阅读:9350时间:2013-11-18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人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均可作不寐论治。 心血虚衰型 本型因七情内伤,如思虑忧愁太过,用心操劳过度,致阴血耗损,神不守舍,血不养心,除致失眠外,尚有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体倦神疲、心烦意乱、烦热不眠、舌质红..
阅读:9175时间:2013-11-18
惊悸是指病人自觉心动异常,心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多因受惊恐而心率跳动,或受惊蓦而跳跃,或受惊而致厥,时有发作。 心阴血虚型 本型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不良,脾胃虚弱致生血生气之源不足,因而阴血亏损,血少心失所养,神气不宁,故惊悸、面色无华、心悸不宁、神易受扰而..
阅读:9427时间:2013-11-18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类病证。以下肢痿弱为多见。 湿热型 本型因外感湿热之邪,闭阻经筋,弛张不收而引起。临床表现为下肢痿软、面黄身重、恶热喜凉、尿黄、便秘、苔黄腻等。取足阳明经穴,并配合局部经穴,用平补平泻法。 穴位:足三里 解溪 髀关 合谷 ..
阅读:9203时间:2013-11-18
痹是指闭阻不通的一种病理现象。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肢体、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及屈伸不利等症状,称之为痹症。临床上有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之分。 行痹型 本型因感风邪,风性善行数变,故肢体关节酸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苔薄白,脉浮。取泻法浅刺。..
阅读:9322时间:2013-11-18
腰痛,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腰为肾之府,又为冲脉、任脉、督脉、带脉之要会,诸经皆贯于脊而络于腰,故腰为肾之外候,肾病则腰痛。 风寒腰痛型 本型由于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感受风寒之邪,则腰痛,项背拘急,身痛恶寒、腰冷如冰、痛不可仰,得热痛减,遇寒痛甚,苔..
阅读:9385时间:2013-11-18
病因见崩漏穴位:断红 神阙 隐白操作步骤:用温针断红穴灸2壮;或用艾条温和灸神阙、隐白穴,每次15-30分钟。每天2-3次。
阅读:9329时间:2013-11-18
病因见腰痛穴位:脊中 肾俞 命门 腰俞操作步骤:每次选穴2-3个,各穴灸7壮,每天1次,10天为l疗程。
阅读:9392时间:2013-11-18
取位:患褥疮部位操作步骤:将艾条点燃的一端靠近患处,使艾条与皮肤之间保持3-5厘米左右的距离,使患部有温热感而无痛感,每个部位可灸3-10分钟,每天1次。
阅读:9392时间:2013-11-18
病因见胃痛穴位:脾俞 中脘 内关 足三里操作步骤:每次选2-3个穴,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分钟,每天l-2次。10天
阅读:9217时间:2013-11-18
病因见疼痛穴位:(1)百劳 天井 肘尖 瘰疬 局部;(2)肩隅曲池 天池 天井 三间操作步骤:两组依次轮流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结核局部用隔蒜灸。每天1次。取肩髃8壮,曲池、天池、天井穴各6壮,三间9壮,每天1次。 ..
阅读:9371时间:2013-11-18
病因见泄泻穴位:神阙 天枢 关元穴操作步骤:将1块0.3厘米厚姜片置于神厥穴,取艾炷隔姜灸5-7壮;再取大艾炷灸天枢、关元穴5-7壮,或用小艾住灸20-30壮。
阅读:9385时间:2013-11-18
病因见胃痛穴位:脾俞 肾俞 足三里操作步骤:用艾灸脾俞、肾俞、足三里穴,每穴3-5壮,每日l-2次,10次为1疗程。
阅读:9259时间:2013-11-18
病因见胃痛穴位:胃俞 中脘 内关 足三里操作步骤:每次选穴2-3个,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每天l-2次。或用生姜片,隔姜灸,每穴5-7壮,每天1-2次,10次为1疗程。
阅读:9483时间:2013-11-18
病因见三叉神经麻痹穴位:下关 四白 颧髎 颊车 合谷穴操作步骤:下关向颊车方向横刺2-3厘米,四白斜刺2-3厘米,颧髎直刺0.4-0.6厘米,颊车向地仓穴横刺2-3厘米,合谷刺1-1.6厘米,得气后提插1分钟,不捻转,留针10-20分钟,外柄上加一小艾炷,温灸。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不加艾炷亦可,但疗效较逊..
阅读:9392时间:2013-11-18
病因见脱肛穴位;脐中穴 百会操作步骤:置薄姜片于脐中穴,艾炷于其上,成人灸10壮,儿童酌减;再置薄美片于百会穴上,用艾条悬灸,以患者觉热能忍为度。每次5-7壮,小儿酌减,尤适囟门未闭之小儿。
阅读:9518时间: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