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扎四缝”。
以前在临床中,我如果看到小孩积食、消化不良,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就会给他“扎四缝”,扎完回去胃口会变好吃嘛嘛香,但也只局限于此。
直到我去精研中医馆跟诊学习后,我才知道,“扎四缝”是慢性病患者调理必备的特色外治手法,效果很显著。
要谈到这个话题呢,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四缝”。
位于第2-5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一手4穴,双手共8穴。
四缝穴和脾胃、肠道的功能关系特别密切。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连接你身体内部消化系统的“排污口”。
就是打开这个“排污口”,把身体里面的“垃圾”排出来。想想当你的脾胃运化不好(消化能力差)时,这些“垃圾”(积食、痰湿)就会在体内堆积。
这时候用针扎破这个特殊的“排污口”,给这些“垃圾”一个出口。
由于内部的压力,这些本来就比较粘稠的废物就会顺着针眼被挤出来。挤得越干净,说明清理得越彻底。
我在中医馆学习,经常看到鼻炎、腺样体肥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等患者,几乎都要扎四缝,而且是有粘液的。两广名中医张老师说扎四缝可以增强新陈代谢,促进机体恢复正常机能。
学习回来后,我就开始实践了,我们基层卫生院嘛,男女老少,各类疾病都挺多的,我便挨个瞅瞅,挨个实践。
首先是孩子嘛,那种不爱吃饭的,肯定要扎;而那种肚子圆溜溜的,体型壮大的,我也扎,而且大概率是有粘液的。为什么呢?你别看他壮,其实他脾胃运化能力也不是很好的,天天高蛋白大营养的,有的吸收了,有的还堵在肠胃里,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这种粘稠的病理产物。
我还发现我们的康复患者也很有必要扎四缝,刚开始我是扎有“三高”等基础疾病的康复患者,扎他们的时候,我已经避开血管了,但是,血真的是飙出来的,是那种因为长久压力突然有出口后刷的那一下冒出来,都不用挤就自己流,而且,血偏暗,挤粘液也多。后面,我就不管了,只要是康复患者,见一个扎一个,有的反馈晚上会睡得很好。
还有成年人嘛,脾胃功能不好,经常觉得肚子胀、不饿、口气重、身体困重,扎四缝也能挤出粘液,你不扎一下,你都没意识到,你的脾胃需要“打扫卫生”了。
当然,本文仅做科普,操作需由专业医师进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