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脑猪囊尾蚴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脑猪囊尾蚴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脑猪囊尾蚴病应该吃什么药。
脑猪囊尾蚴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目前采用的抗囊虫药主要有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并可两药联合应用。
战其民等(1987)的治疗经验认为对囊虫数量较少病情较轻的患者宜采用大剂量疗法,且日量不低于50mg/kg,对囊虫数量较多且病情较重的患者宜用低剂量治疗,日剂量不低于30mg/kg。均在2~3个月后进行第2疗程以避免强烈的治疗反应。
山东省寄生虫防治研究所采用30mg/(kg?d),连服12天,间隔2~3个月再根据病情进行下一疗程,并按50mg/(kg?d),连服12天。一般治疗3个疗程,认为此法适用于感染不太严重,颅压基本正常或偏高者。对颅内感染严重及颅压增高的患者,第1疗程剂量按10mg/(kg?d),连服12天,间隔2~3个月再按上述方法递增剂量,并间隔3~6个月进行下一疗程,直至剂量为50mg/(kg?d),连服12天。一般需5个疗程。这样可以极大降低杀虫反应导致的严重后果。
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治疗经验,认为阿苯达唑治疗严重感染的患者,其杀虫反应虽然较吡喹酮晚1~2天出现,但反应程度并不一定低于吡喹酮,也可引起急性颅压升高和过敏反应,并可引起肝脏损害。
在抗囊虫药物治疗中,应视病情采用不同剂量。谨防杀虫反应导致严重后果,故应正规降低颅压,采用激素脱敏以及合理应用抗癫痫药物。杀虫反应多在治疗后1~2天出现,但也可在疗程后仍继续加重。
脑室系统囊虫病以手术摘除治疗为主,若同时脑实质内也有囊虫寄生,手术后仍可进行抗囊虫药物治疗。因脑底蛛网膜粘连而导致梗阻性脑积水者应考虑脑室-颅外静脉分流术。椎管内囊虫病应行椎板切开囊虫摘除术治疗。
2、预后
20世纪70年代,国内尚无特效抗囊药物问世,也无特异性诊断方法,误诊误治较为普遍。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用猪囊尾蚴病免疫诊断方法及CT、MRI等影像手段,使猪囊尾蚴病的诊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特效抗囊药吡喹酮、阿苯达唑相继应用于临床以及中药制剂方面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脑猪囊尾蚴病临床治疗的发展。目前脑猪囊尾蚴病的总治愈率在90%以上。大多数经及时治疗的病人可痊愈,但弥漫性脑猪囊尾蚴病伴痴呆的患者预后不良。
小编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脑猪囊尾蚴病怎么治疗,脑猪囊尾蚴病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脑猪囊尾蚴病方面的知识,请关注小编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脑猪囊尾蚴病”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