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人按穴位是不会痛的,这是因为现代人作息时间,饮食,工作等等与古代人比起来差远了,所以现代人的穴位按起来会痛,这种酸痛的感觉也正是判断穴位正确与否的标准。痛是因为经络不通,痛说明你找对穴位了。坚持按敲,一段时间后就不痛了,说明经络通了。
2、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3、足三里穴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内关穴治呕吐;配气海穴治腹胀;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常灸足三里穴可养志保健。
1、补中益气
足三里有补中益气的作用,病人中气不足者可取之,《针灸学》上载本穴有强壮的作用,为保健的要穴。诚不虚言。我自己年轻时身体比较弱,经过一段时间用足三里的调节,达到了正常的范围。感觉气力增强,食欲增加。强壮效果明显。
2、止痛作用
足三里的止痛作用非常强,主用于腹部疼痛,我体会,凡是腹部疼痛, 病因为气滞,血瘀,寒盛,食滞中阻,气虚,血虚,脾虚,胃虚等等引起的疼痛,皆可用之。针上三四分钟皆能止痛。惟有病因为火热者不宜。但是也可以配合清热穴而用之。
记得初学针灸时,有一次与几个少年谈笑,有一少年喊腹痛,时为夏天,皮肤裸露,我向其开玩笑说,我一拳能治愈你的病,少年不信一笑,我把手握拳状,中指指弓突出,对准其足三里穴轻轻一击,(不可过猛,过猛则成瘀血),两分钟后其痛止。那少年认定我会气功。
3、止泄作用
足三里最显着的作用就是止泻,对于脾胃虚弱型腹泻,虚寒性腹泻,食积性腹泻等等,皆有良效。若治痢疾或湿热性腹泻,须加配穴,同样有良效。例子有很多,我自己就有多次腹泻针此穴而解的经历。
4、健脾和胃的作用
各种胃病属于脾胃虚弱型,或脾胃虚寒型,皆可针之,有良效也,惟胃阴虚型不太适合。
5、增加食欲的作用
足三里有增食欲的作用,能明显增加人的饭量,尤适于小儿食欲不佳者。余小外孙女食甚少,余针三里内关而饭量增。
6、安神作用
足三里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尤其是属于心脾两虚性失眠,针之有良效。
7、祛风湿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阳明胃经能利湿。治疗各种风湿证,可作为配穴。健脾强胃,以利湿气,所谓治病求本也。
8、痿痹之证
内经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阳明经多气多血,阳明经旺又善能滋生气血,气血健旺,经络充盈,其痿自起。足三里所入为合,内合于脾胃脏腑,外联络于经脉,诚治痿之要穴也。
1、消化系统疾病
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
2、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
3、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肾炎,膀胱炎,遗尿,阳萎,遗精。
5、妇产科系统疾病
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7、五官科系统疾病
眼疾,口腔疾患,耳聋,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