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经络穴位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发热, 发热按穴位
2018-02-07阅读:9665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发热按什么穴位
二、发热如何预防
三、发热食疗方

发热按什么穴位

1、发热按什么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肩井穴

该穴在颈部到肩端的中间部位,肌肉较丰富。两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提拿对侧该穴10次即可。此法可起到疏风及散寒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感冒引起发烧患者。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发热按什么穴位

2、发热的原因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3、发热的机制

发热是下丘脑前部对炎症介质所产生的反应。刺激体温调定点升高的介质有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当各种病原体入侵和其他炎症刺激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上述细胞因子。它们作用于视交叉附近的视周器,激活磷脂酶A2(PLA2),通过环氧酶(COX)途径,产生高水平的前列腺素E2(PGE2)。PGE2是一种小分子,能透过血脑屏障,刺激下丘脑前部和脑干负责体温调节的神经元。发热按什么穴位

发热如何预防

经常加强身体锻炼,多进行户外的一些活动,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必要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当然,自然预防方法是最佳的,任何药物或保健品都无法替代。

气候转变时要记得及时增减衣服,从而防止过冷或过热,要知道,气温骤变最容易引发感冒。

流行病期间尽可能地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经常开窗,流通新鲜空气。衣着要凉爽透气,切忌采用捂被子发汗。

及时接受预防注射,减少传染病发生。

发热食疗方

1、人在发烧了之后,体内的水分会流失很多。所以要记得即使补水,补充水分的方法很多。还可以喝些药茶,既能补充水分,也能调理身体,辅助治疗发烧。例如用绿茶一至一点五克,沙梨二百至二百五十克。沙梨洗净切片(连皮),加水一千毫升,煮沸后,加入绿茶即可。发热按什么穴位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梨、菠菜等。还可以搭配些中药材一起食用,例如牛蒡的种子,据有解热的作用,和橘梗、甘草一起入汤入粥做着吃都很有治疗发热的效果。

3、远离过于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如各种油炸食品等。宜饮食清淡,且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白粥等,并搭配一些新鲜水果。还可以制作七鲜汤来喝,辅助治疗发烧。七鲜汤的做法是鲜藿香六克,鲜佩兰六克,鲜梨汁十克,鲜荷叶六克,鲜生地六克,鲜首乌五克,鲜建兰叶六克,用水煎汤代茶饮用。能清热解表,生津除烦。适用于发热汗出,口渴口苦,小便不利等症。

4、鸡蛋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但是在发烧时是不能吃鸡蛋的。因为鸡蛋吃到体内,消化的时候会产生多余的热量,身体本就在发热,再产生热量,就是在加重发烧的病情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