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清肝引经汤,清肝,药物组成
2016-06-07 14:19阅读:11044 学员编辑 收藏

清肝引经汤的药物组成是什么

清肝引经汤源自《中医妇科学》,是治疗女性疾病的良药。那么清肝引经汤的药物组成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清肝引经汤由当归、白芍、生地、丹皮、栀子、黄芩、川栋子、茜草、白茅根、牛膝、甘草组成。

2、本方治证乃因经前或行经时肝经郁火上攻,冲气上逆,热伤阳络所致。据“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故以清肝降火,引血下行为法,使热清气平,则妄行之血下行而经调。

3、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调经止痛;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以平熄妄行之血;黄芩、山栀予清热泻火以降泄上冲之火,茜草根、白茅根凉血止血,与生地黄、牡丹皮合用,有标本兼顾之意;川楝子疏肝清热,以助黄芩、山栀子降火;川牛膝引血下行,平抑冲气,使气血不至上冲而血止;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达清热疏肝,引血下行,调经止血之效。

4、虚寒性吐衄、脾虚体弱者,均不宜使用本方。

清肝引经汤的药物组成是什么

清肝引经汤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引经汤在中医疗法上到底有哪些功效呢?清肝引经汤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看看。

1、功效:清肝调经,引血下行。

2、主治:肝经郁火之倒经、月经先期。症见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多色鲜红,月经量反少,甚或不行,两胁疼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肝引经汤的运用

肝经郁火型患者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多色红。平素心烦易怒,两肋胀痛,口苦咽干,尿黄便结,月经可提前,量少或不行,舌红苔黄,脉弦数,宜用清肝引经汤来疏肝清热、降逆止血。

1、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是:经行或经前吐衄、量多鲜红,月经反少,两胁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脉数。

2、加减法:如兼血瘀而见小腹疼痛者,加桃仁、红花以化瘀止痛;如兼肝郁而见乳房胀痛、情志不安者,加郁金、索馨花、合欢花以疏肝解郁。

3、本方亦可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性痛经、血少板减少性紫癜属肝热郁结者。

清肝引经汤治疗经行吐衄

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发生周期性吐血或衄血者,称为“经行吐衄”,又称“倒经”,以青春期少女多见,亦可见于育龄期妇女。本病中医治疗预后较好。

1、观察中医中药治疗经行吐衄的疗效。对40例患者采用清肝泻热、降逆止血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5%.所以,清肝泻热、降逆止血法治疗经行吐衄疗效显着。

2、有衄血史者平时饮食宜清淡,不可嗜服辛辣煎烤食物,以免伤阴津,引血妄行。

3、保持心情舒畅,尤其经前或经期更须稳定情绪防止经血上道而致衄血。经前可酌服逍遥丸、越鞠丸等以疏泄肝气,调畅情志。阴虚火旺者经前7天预服知柏地黄九,亦可预防吐衄。

4、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应同时治疗该病。

清肝引经汤加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

外阴白色病变是以外阴部皮肤粗糙、增厚、发硬,呈不规则散在白色斑块为特征。主要症状是奇痒难忍,由于病因不明,病程较长,目前尚无理想的疗法。我们据临床表现,采用清肝引经汤治疗,效果显着。

临床资料显示,9例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妇女,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42岁;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8年。均见外阴部奇痒、灼痛,皮肤粘膜颜色变白。病变涉及到阴蒂和小阴唇5例,涉及一侧或两侧大阴唇3例,涉及会阴和肛门周围1例。女阴有萎缩病变2例,有溃疡6例,表面粗糙8例,房事困难疼痛4例。

专家用西医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结果采用清肝引经汤加减治疗,服用了一段时间,外阴白色病变的症状全都消失了,效果显着。

以上就是一些清肝引经汤的知识,我们要多了解一些中医方剂,说不定它会对你的顽固疾病有疗效哦。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