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汤是《证治准绳·类方》中记载的一种汤药,由黄连、山栀、陈皮、茯苓、半夏、草豆蔻、甘草七味药组成。主治胃脘火痛,外感胃脘痛,里有热者。
方中黄连、山栀清热化湿;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草豆蔻健脾祛湿,理气和胃。七味药的具体功效如下:
1、黄连: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2、山栀:山栀的叶、花、果实及根均能入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3、陈皮:陈皮就是我们吃橘子时丢弃的橘子皮,经过加工后的陈皮。由于其放置的时间越久,其药效越强,故名陈皮。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 气滞,脘腹长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
4、茯苓: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5、半夏: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
6、草豆蔻:草豆蔻有温中、祛寒、行气、燥湿的功效,治心腹冷痛,寒湿吐泻,草豆蔻用药禁忌是阴虚血少,津液不足,无寒湿者忌服草豆蔻。
7、甘草:甘草为镇咳祛痰中药,作用颇为广泛,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配伍中,常用其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之功效。
清中汤主治胃脘火痛,外感胃脘痛,里有热者。除了原有的配方之外,还可以加入其它中药材进行加减,会有不同的功效哦。
1、如湿浊较甚,则加苍术、厚朴、菖蒲、砂仁等辛温燥湿之品,并辅以黄芩、蒲公英等清热药物,以防辛温助热。
2、若为痰湿阻胃,症见脘腹胀痛,痞闷不舒,泛泛欲呕,咯吐痰涎,苔白腻或滑,可用二陈汤合平胃散,燥湿健脾,和胃降逆。
清中汤,原治“胃中大热作痛”.余以之治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等引起的急性胃脘痛,证属郁火或实热者,屡试屡效。如属肝郁气滞尚未化火或虚寒胃痛不可妄投。
方中黄连、山栀子苦寒清火;陈皮理气;佐半夏、草豆蔻之类,辛温以散邪,兼能降逆。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脘痛乃止。又恐连、栀苦寒戕伤脾胃,以茯苓、甘草健脾和胃。
全方寒热相伍,辛升苦降,相辅相成。既清火开泄肝郁,又降逆和胃止呕,是临床治疗郁火胃痛良方。
例如:某患者因胃脘剧痛入院,被诊断为“急性胃炎”.先服颠茄合剂,并肌注阿托品、非那根、维生素K4等鲜效,肌注杜冷丁可暂时缓解,旋即又剧痛不止。继用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亦罔效,延余诊治。
症见胃脘剧痛,拒按,心烦口苦,恶心欲呕,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病属火郁中脘,胃失和降。法当清泄郁火、和胃降逆。
处方:黄连、法半夏各7克,陈皮10克,炒山栀子、茯苓、川楝子、白芍各12克,甘草3克,草蔻仁5克,生姜3片。水煎服。晚9时进药,2小时后痛势大减,午夜痛除,安然入寐。又进2剂治愈出院。
如有胃脘火痛者,可以试试用清中汤调理看看。另外,也要注意日常饮食,这样才会有一个健康的肠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