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承山穴可治疗胃病
位置: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
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至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至3次。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胃病,胃溃疡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2、揉内关治疗胃病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3、点按足三里治疗胃病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4、按摩上脘穴治疗胃病
在上腹部(如图所示),肚脐对直中线往上5寸的地方就是上脘穴,这个部位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平时多按压上脘穴,对于因为人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从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5、按摩中脘穴治疗胃病
在中脘穴下来一点,正对于人体胃部的正上方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治疗胃脘痛、腹胀、泛酸等,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穴位,没事的时候常按摩这个穴位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6、按摩下脘穴治疗胃病
在胃的底下,正对肚脐上约2寸的地方,是下脘穴。这个穴位正对于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因为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所以这个穴位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促进肠胃消化,很好的减少胃病的发生情况。
1、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
2、鼓励饮水,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病人在尽可能情况下多饮水,补充丢失水分。以糖盐水为好(白开水中加少量糖和盐而成)。不要饮含糖多的饮料,以免产酸过多加重腹痛。呕吐频繁的病人可在一次呕吐完毕后少量饮水(50毫升左右),多次饮入,不至于呕出。
3、止痛。应用颠茄片、阿托品、654-2等药均可。还可局部热敷腹部止痛(有胃出血者不用)。
4、伴腹泻、发烧者可适当应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病情较轻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对胃的刺激。
5、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6、预防为主,节制饮酒,勿暴饮暴食,慎用或不用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急性单纯性胃炎要及时治疗,愈后防止复发,以免转为慢性胃炎,迁延不愈。
1、花生米治风寒胃疼
有些人受冷风刺激后时常会惹起胃疼,可吃些炒熟、煮熟,甚至生的花生米,用不到100克,胃疼即可见轻消散。
2、心里美萝卜水治胃炎
将心里美萝卜(青皮红心大萝卜)洗净切碎,煮成炎后放点糖趁热喝下去。
3、炒枣泡水治老胃病
将大枣洗干净放炒勺里炒至外皮微黑,以不焦糊为准,一次可多炒些备用。把炒好的大枣掰开,放进杯子里用开水冲泡,一次放三至四个即可,可适量加糖,待水的颜色变黄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