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黄疸型肝炎,黄疸偏方
2017-11-20阅读:999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二、黄疸型肝炎的危害
三、黄疸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1、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茵陈粥

【原料】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服。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栀子粥治疗

【原料】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制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佛手柑饮

【原料】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泡茶。或将佛手柑与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用法】每日服数次。

【功效】醒脾开胃,疏肝理气。

【宜忌】适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胁胀痛者。阴虚五心烦热者不宜食。

2、黄疸型肝炎的病因

各种引起肝炎的病因都可因同时出现黄疸而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种: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的感染,其他嗜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化学毒物的损伤(如四氯化碳)、酒精损伤、药物(雷米封、利福平、降血脂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影响、血脂代谢异常(脂肪肝)等,这些原因都可导致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产生肝炎,同时出现黄疸,在临床上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3、黄疸型肝炎的诊断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伴皮肤黏膜黄染,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即可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黄疸型肝炎的危害

损害肝脏的功能

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这样就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

危及生命

产生黄疸的物质叫胆红素,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脂溶性的,另一种是水溶性的。前者可以沉着到脑神经核上,越积越多,影响神经的功能,能引起危害极大的核黄疸。核黄疸轻者会影响人的大脑,重者当时就会危及生命。水溶性胆红素的毒性虽小,但是能引起这种胆红素升高的肝胆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超过它本身的毒性。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易引起的并发症

黄疸型肝炎的转归与黄疸的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阳黄若患者体质差,病邪重,黄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现热毒炽盛症状可转为急黄。阳黄也可因损伤脾阳,湿从寒化,转为阴黄。阴黄重感湿热之邪,又可发为阳黄。急黄若热毒炽盛、内陷心包、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阴黄久治不愈,可转为积聚,鼓胀。

黄疸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1、黄疸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

2、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品传染给他人。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3、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4、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黄疸型肝炎的传播。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