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术语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胃火,胃火的诊断,胃火的预防
2016-08-03阅读:11107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孕妇有胃火怎么办
二、胃火的诊断
三、胃火的预防方法

孕妇有胃火怎么办

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与同处中焦的脾相互协调、分工合作,保证着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代谢、排泄等功能。一旦脏腑气机紊乱,滋生胃火、脾火,脾胃正常功能失调,就难免会引发口臭、牙痛、便秘以及多种不适症状,只有及时调畅气机,为脾胃“灭火”,才能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孕妇如果吃药的话可能会对宝宝不利,所以胃火不是很严重的话就不要吃药了,可以从饮食上进行调理。

1、吃一些清热败火的的食物,比如白萝卜、黄瓜、香蕉、苹果、青菜等。

2、要多喝水,多喝一些菊花、莲子芯和甘草泡的茶。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也不错。

3、喝一些冰糖和鸭梨熬的水,冰糖和绿豆、大米熬的粥,去火的效果都不错。

4、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比如羊肉、橘子、龙眼等。应少食辛辣、过热之品,如火锅、辣椒、生葱、姜、蒜等。

孕妇有胃火怎么办

5、保持每天大便通畅,并适当增加运动,要注意劳逸均衡适当,防止疲劳过度,晚上泡一泡脚,对身体有好处。

6、过食肥腻辛辣煎炒等食品,致使脾胃受损,内蕴化热,严重者口角会出现糜烂。对这样的“火”应多吃豆类、小米等粗粮和绿色新鲜蔬菜等,增加进食品种,避免进食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口腔和肠胃的刺激。

7、许多年轻人夜夜笙歌,结果睡眠严重不足,虚火上升,很多女孩子还喜欢一边玩一边吃,瓜子、花生、巧克力等热性零食不离手,体内热量堆积太多,脸部发出很多痘痘。这样的“火”大多源自内热,所以吃得越清淡越有利于皮肤状况的改善。

8、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甚至精神不集中、嗜睡的症状,这是胃火上升的表现。对这样的“火”要多吃清凉解毒的食物,别再吃巧克力、辣椒、羊肉等燥热食品。

9、怀孕期间清热泻火作用太强的药不宜用。黄芩有清火安胎的作用,可以泡水喝。

10、多吃蔬菜水果,如梨、西瓜、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但不建议吃橘子,吃了容易上火。上火时适合喝柠檬水。

11、从事脑力工作的人,血液回圈会集中在头部,导致疲累却睡不稳,这时可用足浴把火气往下带,让人睡好。先用温水充分湿润双脚,然后再慢慢的加热水,建议泡到自己的双脚感觉到热,还是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孕妇有胃火怎么办

12、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回圈,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比较不会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

13、莲子、芡实、怀山药等皆为健脾开胃之物,西洋菜、生菜、油麦菜、西红柿、枇杷等都是利于消化的食物。胃火过热者,还可以通过吃西瓜来降胃火。

胃火的诊断

1、诊断:

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嘈杂易饥、便秘等。

2、鉴别: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肺火:肺火盛者,易咳嗽。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胃火的预防方法

1、用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熬水喝。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

2、苦瓜100克,开水焯后切片,素油少许烧开,将苦瓜煸熟,西红柿洗净切月牙片同炒,酌加盐及调料、味精少许化开、与蒜末同时加入,翻炒后起锅。此菜可清胃健脾。

3、鲜芦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将熟时加入生姜,略煮即可。

4、枇杷15个。将枇杷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上一篇:葡萄酒,上火 下一篇:胃火旺,宝宝胃火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