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藿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材,最早出自《名医别录》。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藿香有杀菌功能,口含一片可除口臭,预防传染病。
2、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芦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3、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4、治胃热消渴。用陈粟米煮饭吃。
5、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6、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7、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8、(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
9、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
1、胃火多由偏食辛辣厚味,胃火素旺,或邪热犯胃,或气郁化火所致。火热内炽,胃腑脉络气血壅滞,故脘部灼热疼痛,热邪伤津,则口渴喜冷饮,火能消谷,则消谷善饥。
2、肝火犯胃,则吞酸嘈杂;火邪循经上炎,则口臭,牙龈肿痛,衄血等。阳明热或伤津,则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1、注意食物的性质
从食物的性质来说,胃热的人适合食用性质寒凉、有清热泻火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芹菜、马兰头、枸杞头、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螺蛳等都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对阳气旺盛、内火偏重的人非常适宜;而羊肉、狗肉、雀肉、辣椒、生姜、茴香、砂仁、肉桂、红参、白酒等热性或温性食物,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的功效,胃热的人食用后无异于火上浇油,一定要避免食用;另外,平性食物则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具有健脾、开胃、补肾补益身体的功效,胃热的人可以适当食用。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
2、搭配食物的味道
食物有酸味、苦味、甘味、辛味、咸味等多种味道,不同味道的食物也具有不同的食效,有胃热问题的人需要合理搭配食物的味道,才能更好地清泻胃热,保证脾胃功能正常运行。具体来看,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等功效,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还可增强肝功能,因为胃热引起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可适当食用酸味食物,但也要避免过量,否则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苦味食物具有清热除湿、泻火解毒的功能,适宜胃热的人食用。比如苦瓜味苦性寒,胃热的人可适当食用苦瓜,能达到清热、解毒、泻火的效果。甘味食物有补益强壮的作用,胃阴虚火旺的人比较适宜。但由于甜食摄入过多会导致发胖,因此吃甘味食物也不能过量。辛味食物能行能散,具有助热伤阴的作用,因此对于有胃热的人,应避免食用辛味的食物。咸味食物有软坚散结、滋阴润燥等功效,对胃热便秘患者比较适宜,而具有咸味的食物,多为海产品和某些肉类,兼具腥膻之气,胃热的人不妨适当食用。另外,食物的味道还要注意不要与季节相抵触,比如春季胃火不如冬季炽盛,消化力稍减,应多吃苦、涩味食品。到了夏暑湿热的季节,宜吃甘性食物,不吃成、酸等味。到了夏末,胃火稍衰,反而要食用甘、酸、咸三味。在秋季,食物应以甘、苦、涩味为本。而在干燥寒冷的冬季,则要多吃些酸甘清润的食物,以滋阴润燥,预防胃火便秘。
3、调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日常饮食习惯中有很多细节可能人们没有注意,但却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脾胃健康,并会滋生胃热,引起很多不适。像很多人喜欢一边吃滚烫的火锅一边喝冰凉的饮料等,这样一冷一热,对脾胃形成强烈的刺激,就损伤脾胃,引发虚火。因此,预防胃热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注意清胃火的同时,还要注意胃部保暧,并要适当转变烹调的手法,这样才能吃得健康不上火。另外,胃热的人在晚餐应少吃点,一般说来,最常见的能导致胃食管反流的原因就是晚上吃得过多、摄入脂肪多。同样,为了减少对胃的刺激,胃热的人还要注意少吃巧克力、咖啡和咖啡因饮品等,而且对于柑橘类食物也应尽量回避,因为柑橘类食物属于酸性,能引起类似烧心的感觉。其他能引起烧心的食物还有大蒜、洋葱、辛辣食品、西红柿,都要避免食用。
胃火旺盛是上火中最常见的情况,而且往往和饮食有直接关系,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特别是北方,天气干燥的地区磊季节,胃火很容易易被“点燃”。因此,一年四季都要注意调理饮食,以免胃火过旺,严重妨碍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更会影响多处脏腑,引起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