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居有常,首先要按排好一日生活秩序,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
2、避风寒、防感冒。肌无力患者抵抗力较差,伤风感冒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3、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4、注意适量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症状,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健康的运动。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5、在治疗上病人应有良好的心态与康复的信心。鼓励病人和病人本身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信心,减少病人的心里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脑力(体力)劳累。
6、注意各种感染,生活保持有规律,饮食方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瘦肉、豆腐、黄豆、鸡蛋、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以及新鲜蔬菜水果,营养搭配对病人来讲非常重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1、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急性传染病极期。
2、弛张热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或更多。可见于结核病、脓毒 症、风湿热、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渗出胸膜炎等。
3、双峰热
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可见于黑热病、恶性疟、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脓毒症等。
4、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达39℃以上,往往伴有恶寒或寒战,经数小时后又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1天或数天反复发作。是间日疟或三日疟的特点。
5、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起伏。可见布鲁芪菌病、恶性淋巴瘤、周期热等。
6、再发热
又称回归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见于回归热、鼠咬热热等。
7、双相热
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又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后而完全解热。多见于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8、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可见于流感、支气管炎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1、忌多吃鸡蛋:
鸡蛋所含营养的确丰富,但不宜在发烧期间多吃鸡蛋,这是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并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2、忌多食蜂蜜:
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3、忌多喝冷饮:
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4、忌多喝茶:
喝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5、忌多食辛辣:
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6、忌强迫进食:
有些孩子发烧时,家长往往认为发烧消耗营养,不吃东西那就更不行了。于是,他们强迫孩子进食,有的还拼命给孩子吃高营养食物。其实,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促进食欲,而且还会倒胃口,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