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恶寒发热的中医治疗一
寒热往来发热
寒热往来发热,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中医称之为少阳证,认为这是少阳病正邪相争所出现的典型热型,可伴见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其病机是邪入半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治宜和解表里,补中扶正。方用和解少阳汤。
处方:柴胡30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和解少阳。
加减运用:属疟疾者,加常山、草果;正气不虚者,去人参以防闭门留寇;口干咽燥者,加天花粉、知母;伴见全身关节酸痛者,加桂枝、白芍;伴见咳嗽喘急者,加炙麻黄、杏仁;伴干咳少痰者,加芦根;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2、恶寒发热的中医治疗二
阳虚发热
阳虚发热,指阳虚之体感受风寒邪毒,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脾阳受损而导致的发热,表现为全身阵阵微恶风寒,喜热怕冷,发热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嗜卧不爱动。病因为体虚受寒,寒郁于内,格阳于外,阴阳失衡,营卫失调。治宜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方用温阳清热汤。
处方:麻黄10克,制附子10克,细辛6克,白芍30克,桂枝20克,人参10克,紫苏叶30克,甘草10克。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服。
功用:温阳散寒,调和营卫。
加减运用:伴见胸闷憋气者,加栝楼、薤白;大便溏稀者,加炮姜、炒白术;大便干结者,加肉苁蓉、火麻仁。
3、治疗恶寒发热的中成药
羚翘解毒丸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两腮赤肿等症。
银花抗感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伤风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参苏片
功能与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寒咳嗽痰多,胸闷呕逆。
外感风寒颗粒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退热止咳。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全身酸疼,鼻塞流清涕,咳嗽,苔薄白,脉浮。
发热恶寒为太阳表证的主要症状,治以解表为主。亦为劳倦内伤的常见症状。《张氏医通诸伤门》:“劳倦所伤,寒温不适恶寒,即怕冷。是自我感觉寒冷且与天气环境不相符。恶寒者,虽居密室帏幕之中,猛火近热之发热,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
1、风热型
典型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咽干咽痛,甚至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或鼻流黄涕,口渴,痰黏色黄等。
银花豆豉粥:金银花9克,淡豆豉9克,水煎去渣,加入粳米60克,白糖适量,煮粥食用。每日1—2次,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非常适合风热型热伤风患者服用。
2、风寒型
典型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口不渴,痰稀色白,咽喉疼痛不明显,或仅见咽痒。
香菜葱白饮:香菜15克,葱白(带根)3段,将两者洗净,加水适量,煮沸后再煮5分钟即可。适用于热伤风中医辨证为风寒型的初期患者,因葱和香菜均具有发汗的功效,出汗较多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