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素:我们平时如果经常性的摩擦或者是压力等所致的皮肤损害有鸡眼、胼胝及压疮等,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有烫伤、冻疮等,放射线可引起放射性皮炎,受光照射后可发生光感性皮炎。所以平时应该多穿一些棉制品的衣服,这样患上皮疹的机率也就会小很多。
化学因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一些化学制品,这种物质会给我们的皮肤和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所以一定要远离这些物质。一些药物、染料及化学原料或制成品等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多注意减少与这些化学物质的接触面。
生物因素:一些细菌或者病毒都是会引发皮疹的,当我们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就应该对症进行治疗,不然治疗的效果也是非常差的。患上皮疹的时候,患者不能吃带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品,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当发现自己有皮疹的时候不要抓破,特别是有水疱和丘疹的部位,只要有一点损伤就有感染的危险。患者夜间常无意识的去抓它,所以要把指甲剪短,小孩子要给他带上手套睡觉。
病毒性皮疹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疱疹样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劳累、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
临床多呈现数个簇集疱疹群,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常呈单侧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常见于胸腹、腰背及颜面部,局部皮肤有灼热感,伴有神经痛。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
3.1、麻疹病毒
红色斑丘疹,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发热3~4天,出疹期体温最高,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有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
3.2、疱疹病毒
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高热3~5天,热退疹出。一般情况良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
3.3、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颈部和枕后淋巴结肿大
室内要保持通风。患儿一般都被要求卧床休息,因此居室要温暖、安静、清洁,空气要新鲜,注意温度和湿度,每天可开窗换气2~3次,但不得让冷空气直接吹到患儿身上。
患儿不宜穿衣过多,被子不宜盖得太厚,以防止孩子因热量散发不出去而引起高热抽搐。同时要保持眼、鼻、口腔和耳的清洁,避免强光刺激。
要给予宝宝容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
预防病毒传染最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保健,起居有规律,不要与带毒者直接接触,更不应和带毒者同用脸盆、毛巾等物品。
流行期间尽可能少带宝宝去或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孩子的饮食也很重要,要给孩子多喝开水,食用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天气渐暖时一定要带宝宝锻炼身体,从根本上阻断病毒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