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即结肠艾和直肠艾,无痛性大便出血,一般出血量较少,血色较暗不新鲜,常与脓液和粘液混合,附于大便表面,或与大便混合。
肠息肉也是诱发大便出血的原因:肠息肉一般无痛,肠息肉体积较大,位置较低或者出血量较多时,便血不与大便相混,附于大便的表面。若肠息肉位置较高,血液常与大便相混。
久站、久坐和长期便秘的人。比如司机、脑力劳动者、白领,大便出血发生的原因包括内痔和外痔,分别指肛门齿状线上下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曲张的静脉因排便等摩擦可破裂出血,或形成团块脱出,病人很痛苦。
其它疾病:大便出血伴有发热、腹痛、且发病较急者,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阿米巴肠病等。出血量较大,发病急,伴有严重腹痛的大便出血患者,多见于肠套叠、肠系膜动脉栓塞,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考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2.1、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便常规;无肉眼可见血便并不能除外隐血便的可能,可以查粪便隐血试验。根据原发病不同,可以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寄生虫检测;生化学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等。
2.2、病因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胃/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十二指肠镜等以明确消化道病变的部位、性质等。
骨髓穿刺检查(必要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肛门指诊有助于发现直肠肿瘤。
患者经过挂号,检查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将造成便血的源头根治掉,加上日常的护理,便血的症状也会随着消失。
3.1、一般治疗措施
有失血性休克者应卧床休息,去枕平卧,给予吸氧。严密观察神志、呼吸及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应观察便血的量及色泽,记录尿量。
3.2、补充血容量
便血量大、贫血明显或已发生休克者,应积极补充血容量。以血浆代制品或全血为佳,有利于纠正休克。
3.3、应用止血药物
6%~8%的去甲肾上腺素(正肾上腺素)溶液反复灌肠或者冰盐水反复灌肠(冬季不宜多用),除可起到止血作用外,还可起到清洁肠道的作用,从而为肠镜检查作准备。
凝血酶或白药或白岌粉等中草药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肠,有时也可发挥止血作用。
静脉给予常规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止血敏)、维生素K1、氨甲苯酸(抗血纤溶芳酸)、6-氨基己酸或血凝酶(立止血)等。
有条件者可输注冷沉淀(含各种凝血因子)或血小板等凝血成分。
便血,应给予适量营养补充。一般可经口服或注射补充,运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中药也可达增加体质和补充营养的目的,但不要滥补,要辩证用药。长期腹泻者,要补充钙及镁,锌等微量元素。
在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有些食物对消化系统带来的损害。注意饮食卫生。忌吃高纤维的食物。忌吃油腻食物。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忌生吃大蒜。忌盲目使用止泻药。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便血重度患者由于大量腹泻、发热、容易有脱水,水盐代谢紊乱和低钾的症状出现,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疗时,尿钾排除增加,更容易导致低血钾,而低血钾可诱发中毒性肠扩张。因此,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要注意药后反应。门诊患者如因病情加重,出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要及时住院治疗,以便及时静脉补水、氯化纳和钾盐,纠正水和酸碱平衡紊乱。
注意肛门周围皮肤的护理。保护肛门及其周围和干燥,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宜轻柔,以减少机械性刺激。便后用碱性肥皂与温水冲洗肛门及周围皮肤,减少酸性排泄物、减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与皮肤接触从而减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适,必要时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的完整。
1、取鲜荷蒂即荷叶中心部分去茎5个。将其洗净,煎碎,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取汤,酌加冰糖少许,温饮,每日2--3次。
2、用花椒若干,冬瓜皮少量。将花椒炒黄,与冬瓜皮共研末,每服1--2克,每日3次。
3、取人参、三七各3克,云南白药0.5克。前两味研为细末,同云南白药同服,每日服3次。
4、用豆腐渣、红糖各适量,食油少许。用热油将豆腐渣翻炒至焦脆,晾干,研末。每服10克,每日2次,用红糖水送下。
5、取苍术15克,熟地12克,五味子、干姜各3克。水煎服,1日l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