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宝宝睡觉灯需关掉,这是为什么呢?晚上有一盏小夜灯提供一些微弱的光亮,对于妈妈照顾宝宝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这盏灯是否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下面一起来看看宝宝睡觉灯需关掉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对长身高很有帮助。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的睡眠时间16-20个小时,婴幼儿每天的睡眠时间要保证10至14小时,青少年每天最好要有9至10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且最好在晚上10点前就寝。具体该如何保证孩子拥有充足而又优质的睡眠呢?
“孩子睡觉时尽量不要开灯,这是一个常常被家长忽略的问题,”傅君芬说:“尤其是还在哺乳期的孩子,很多妈妈为了夜里起来喂奶方便,会让孩子在开着灯的房间里睡觉,这其实是很不好的。”因为任何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很微妙的光压力,这种光压力的长期存在,会使人、尤其是婴幼儿表现得骚动不安、情绪不宁,以致难以成眠,睡眠质量不好。
傅君芬介绍,让婴幼儿长久在灯光下睡觉,会使宝宝们每次的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深度也会变浅,而且很容易惊醒,显然这样的睡眠质量,对孩子的骨骼生长非常不利。另外,长久在灯光下睡眠,还会影响孩子的眼部网状激活系统,对孩子的视力发育不利。因为持续不断的光线刺激对眼睛伤害很大,眼球和睫状肌便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这对于婴幼儿们来说,极易造成视网膜的损害,影响其视力的正常发育。
夜灯对宝宝的生物钟会有影响吗?
说到晚上开灯,不管是亮是暗,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对生物钟的影响了。不过似乎对婴儿而言,开灯与否对于其生物钟的影响并未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明显。
科学家对医院新生儿病房内的人造光源进行了一番分析。发现宝宝出生之后,睡眠节律、体温节律等逐步形成得很快。而且随着宝宝逐渐长大,他们的体温、睡眠的生物节律就会越来越显着。但在新生儿病房里,人造光源对宝宝们这些生物节律的影响似乎并不明显。
因为除了灯光之外,还有太多其他的因素可能影响到宝宝们的节律,最常见的就是喂奶了。除此之外,例如医疗操作、医务人员走动等许多因素都可能对宝宝的睡眠、代谢造成影响。在这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夜间少量灯光的影响也就没那么大了。当然,研究人员也很“严谨”地指出,由于相应的研究所采用的衡量指标大多是体温、睡眠等方面,因此不能够就此判定人造光源对婴儿的生物节律毫无影响。
夜灯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吗?
褪黑素是个非常神秘的激素,它对于我们的节律、睡眠,甚至衰老以及肿瘤转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同时还发现,褪黑素能够间接影响一些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例如减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的分泌变化与青春期的启动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控制。它在夜间黑暗环境下分泌达到高峰,当受到光照时,它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但实际上对于宝宝们而言,他们在出生后的前三个月,褪黑素分泌的节律性并不明显,随着年龄增长,褪黑素的日夜变化会逐渐明显。而对于夜灯的光亮对褪黑素分泌的影响,这一方面所能够获得的数据并不多。
尽管有研究发现,在新生儿病房里,如果给宝宝们在夜间戴上眼罩的话,两三个月后,他们夜里褪黑素的分泌比不戴眼罩的宝宝们多。但这个差异仅停留在激素水平上,夜间是否戴眼罩对体重等生理指标并没有显着的影响。此外,也有研究发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昼夜调控对于新生儿褪黑素的分泌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睡眠规律与质量更重要
比起夜灯,妈妈们实际上更应当重视的是孩子的睡眠规律与睡眠质量。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的睡眠规律会逐渐形成,在正常情况下,孩子的睡眠节律是非常规律的。
一分钟前还活蹦乱跳,但只要固定时间一到,立刻就要睡觉,这种睡眠节律从学龄前至青春期发育前都很稳定,因此如果孩子夜晚睡眠质量较差的话,家长们应当更加给予重视。当家长去照顾夜间哭闹醒来的孩子时,有时会打开大灯。
黑暗中高亮度的灯光直射(哪怕只是几分钟)会激发起神经和生物钟基因表达的变化;与之相比,微弱的夜灯的作用似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因为大人的作息或是社交活动从而影响孩子的睡眠。
这些细节(尤其是后者)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它们对于孩子睡眠的影响却是非常明显的。如果家里确实需要一盏小夜灯来照顾孩子的时候,家长们可以尽量购买灯光柔和的,并且使用时避免直射孩子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