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小孩骨折和大人骨折存在不同的地方,那怎样看出小儿骨折呢?今天,小编就来教教各位家长,怎样看出小儿骨折。
与成人的骨骼不同,儿童的骨骼一方面会使畸形愈合后自行纠正,有时却会使没有畸形的骨折愈合后出现畸形和肢体的长短不等,有些孩子就是因为手术时损伤了生长结构产生畸形。其实大多数小儿骨折可以复位,有时骨折复位不好遗留有错位,小孩会凭借强大的塑型能力,将畸形自行纠正,当然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但骨骺骨折、关节内骨折等,如果延误了诊断和治疗,会引起畸形愈合和残疾。
小儿骨折具有成人见不到的许多特点,甚至在某些方面与成人截然不同,若不遵循这些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会导致不良后果。
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则往往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破坏。如车轮撞击小腿,于撞击处发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如从高处跌下足部着地时,躯干因重力关系急剧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处椎体受折刀力的作用而发生压缩性骨折(传导作用)。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1)易发生骨骺及骺板的损伤。骺板由软骨细胞组成,具有减震作用,使小儿不会像成人那样发生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韧带断裂损伤,但却容易发生骨骺分离损伤。由于骺板具有生长潜能,在损伤后可能引起生长障碍或紊乱即过度生长、生长迟缓、生长停止或不对称生长。特别是周边性骨骺与干骺端形成骨桥或骨骺早闭,可引起进行性成角成形。
(2)青枝型骨折较多。小儿骨膜肥厚且坚韧,能起到铰链作用,在骨折时能限制骨折端发生移位,如同折断青枝,只有弯曲而无断裂。
(3)骨折愈合快。新生儿骨折仅需2周可愈合,儿童一般骨折4~6周即可愈合。同时,小儿骨骼生长过程中,可塑能力强,对骨折造成的畸形有较强的自我矫正能力,年龄越小,矫正能力越强。这种情况在成人骨折中根本不会发生。
骨折指骨质断裂,其完整性部分或全部破坏。骨折完全断裂的称为完全骨折,仅部分裂开的称为不完全骨折(骨裂)。骨折的断片在三块以上的,称为粉碎性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与外界不直接相通者,称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发生在骨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称为病理性骨折。小儿常见的骨折称为“青枝骨折”,即骨折时骨质折而不断,其主要原因是小儿骨中的胶质较多,石灰质较少,所以骨质不如成人硬,韧性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大,小儿骨中石灰质含量增多,当受到外力冲击时易折断。
小儿多发生上肢骨折,尤以肱骨髁上骨折、尺桡骨折、锁骨骨折等多见,而下肢骨折中则以胫、腓骨和股骨骨折为多见;脊柱骨折和骨盆骨折较少见。
诊断骨折有六个要点,即:有典型的外伤过程、局部疼痛、功能障碍、肢体肿胀(血肿)、发生畸形、活动异常。发生骨折后现场处理十分重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就地检查 迅速而又动作轻柔地检查其全身状况,特别应注意有无昏迷及休克。有昏迷者,首先应重点检查头部及神经系统是否有损伤,因为它会即刻危及生命。如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快而弱,主诉口渴,血压下降等症状,可能是断骨刺破大血管引起大出血(包括内出血)而发生休克,应当紧急处理,及时止血。如果断骨刺破胸膜引起气胸,应紧急处理气胸。
2.迅速止血 开放性骨折,常伴有大出血,必须迅速止血。
3.伤口处理开放性骨折者一般止血包扎即可,创口内切忌填放不洁之物,也不宜放消炎粉、止血粉、油膏等,以免造成清创时的困难。如果骨折端外露,作紧急包扎后,简单的局部固定后转送到医院处理。 限制断骨的活动是固定的目的,科学地固定,可以防止病人在搬运时反复损伤,减轻病人的疼痛。固定的器材选择一般应就地取材,如木条、扁担、树枝等,用绷带或绳子捆绑固定。固定时应将断骨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住,如前臂骨折应固定肘关节和腕关节,下肢胫骨骨折应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
4.在无任何器材的情况下,可将躯干和健侧肢体作为固定物。绷带不能绑得太紧,要注意四肢远端(手指、脚趾)的温度及皮肤颜色,以皮肤温度适中、颜色红润为好,如指、趾端发紫、发凉,应及时将绷带放松。 经现场初步处理、固定后,应立即转送医院。搬运时动作要轻、柔、稳、速。救护车车速以平稳为宜,避免震荡,以防止加重损伤。
小孩骨折不能轻视,各位家长要看好自己的宝宝,避免发生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