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舌尖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2012-07-28阅读:10428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在中国,食物中毒的事件常有发生,究竟是什么食品在危害国人的健康呢?下面,今天就为大家指出这些最容易造成人们食物中毒的“凶手”。看看都是哪些食物是生活中的慢性毒药呢?今天,小编为你一一盘点。

1、鲨鱼翅引起中毒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鱼翅引起中毒 鲨鱼现在全球范围内被人猎杀,关键是不知道哪个科学家研究发现说:“世界上所有动物中,鲨鱼是唯一不会生癌的。” 在我们每日为身体哪里哪里会不会已经癌变当心的当下,鲨鱼成为危险餐桌上的救命稻草。鲨鱼油在挪威被制成昂贵的保健品;餐宴上鱼翅,则在中国代表了一种炫耀。 每年都有上百起鲨鱼吃人事件,成为报章炒作之头条新闻,但人吃鲨鱼事件每天都在发生,人类每年会吃掉80万吨的鲨鱼。又有研究说,不能大剂量或长期服用鱼肝油,否则会引起中毒。 2、美国牛肉克雅氏症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美国牛肉引起克雅氏症 至今全球已有100多人因进食染有疯牛病的牛肉而死亡,更估计已有200多万人感染上克雅氏病(由疯牛病引发的人类症状),这种病的潜伏期是10-30年,危险仍然潜伏在体内。 “人如果吃了得疯牛病的牛的肉、脑髓、血等,可能染上致命的克雅氏症,人脑也会像牛脑那样,变成海绵状,最终神经错乱、死亡。”这样的描述显然令人胆战心惊。幸运的是,尽管西餐越发风行,但中国人仍然不是热爱牛肉的民族。于是,我们更担心哪天会发生“疯鸡症”。 3、河豚无毒不美味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河豚无毒不美味 1克河豚毒素能使500人丧命,但“无毒不美味”。 河豚肉之鲜美已成中国美食界之“貂禅”,越是危险,越是垂涎。宋人梅尧臣《河豚鱼》诗云:“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河豚食客由此更添“风潇潇易水寒”之气概,只是他们在动筷之前,总会先让服务员试吃,没倒下,才大快朵颐。 东瀛食客亦有此种气概,他们已经研究出吃河豚的安全做法。中国人的土法是河豚肉+萝卜,每年春天,总倒下N个,但在中国永远会有后继者。 4、狗肉用氰化物下毒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狗肉含有氰化物 人是跑不过狗的,除非下毒。作为人类身边最为聪明的动物,狗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中国人竟然不信守费厄泼赖的法则,竟然用氰化物下毒的方法来进行捕杀屠宰。 韩国人曾在主办2002年世界杯时,因为吃狗肉的作风问题,被洋人抵制。“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并非神仙的中国人,自己躲在自家门里,冒爱狗人士之大不韪,冒流鼻血之险,冒有毒氰化物之几率,其实抱着的是狗肉壮阳的内心渴求。在这里,也建议大家不要吃狗肉! 5、薯条产生丙烯酰胺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薯条有害 这已是两年前的轰动发现,瑞典人发现“一些富含淀粉的食品,经过煎炸烤等高温加工处理后会产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酰胺”,其中土豆制成的薯条或薯片含的丙烯酰胺最多。 而丙烯酰胺是致癌杀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每个成年人每天从饮水中吸收的丙烯酰胺量不应超过1微克,而每公斤薯条中平均含丙烯酰胺1000微克。可现在薯条、薯片还是很多人的零食挚爱,它香脆、热量高、食用方便。 6、生蚝是污染回收站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生蚝很肮脏 催情圣品生蚝(牡蛎)亦是大情圣卡萨诺瓦的毕生之至爱,这家伙能一天周游在十数美女身边的秘诀也许归功于其每日生吞40只生蚝。 牡蛎之美在其鲜,所以那些“食用前最好要烹煮5分钟以上”基本属于不懂美味、不切实际的“安全谬论”。世界上最好的牡蛎产自欧洲、北美与日本,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这些可靠卫生的产地吃的话,你只能忍受产生下泻、呕吐与反胃等现象之苦了。 我们的养殖环境和海洋正在遭受工业污染,而牡蛎正如其身体般,是个回收站。 7、腊味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腊味致癌 过去物流不畅,老百姓不得不杞人忧天,于是采用各种方法把肉类风干做成腊肉、腊肠、灌肠等腊味。 但在物流通畅的今时今日,进食腊味已经成了一种口味习惯。它们有种把五香滋味浓缩的味觉刺激,有种体会风端气息的怀旧回忆。于是,我们会冒其中加入发色剂、稳定防腐剂和其他可能的癌变元素的危险而进食,硬要冒患食道癌、胃癌、甚至肠癌的“莫须有”几率,至于是不是在臭水沟旁用死母猪肉做成的,就更不管不顾了。 8、蟹引起食物中毒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蟹引起食物中毒 蟹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已作古。金秋时节,持蟹斗酒,此乃国人人生之一大饮食乐事。但这种食腐动物,同样也是伤人肠胃的腹泻利物。尤其是不可与柿子同食。 两者相配立即食物中毒,其他同样有类似反应的还包括:梨、花生仁、茄子、香瓜甚至冰和茶。 吃一只蟹,你就得避讳这么多,但真的能一一避开么?你总会中招。再加上,蟹饲养的激素传闻、“赤潮”的猛烈、在蟹产卵时喂避孕药的招数,作为全国众多海鲜食肆的招牌菜的蟹,无可避免地成为高危险菜种。 9、鹅肝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鹅肝 它是高贵珍馐,口感芬香醇厚,搭配1870年红酒便是一席浮动的豪宴。 殊不知,这样肥美的它只是得了肝病的鹅的肝啊。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美食中没有鹅肝这一环,但法国人却想出了用混合了小麦、玉米、脂肪、盐的饲料来进行4个星期的强化喂养的方法,使鹅“肝病变”。 10、果子狸带SARS样病毒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果子狸含sars病毒 作为野味派的代表菜,果子狸的鲜味正在国人的味蕾中淡出,尽管它仍然是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允许进入百姓餐桌。 但“蹊跷地”,果子狸的身上发现的SARS样病毒与人类感染的SARS病毒惊人地吻合。更传闻,在国内第一批被感染SARS的人中,就有一名野味餐馆的厨师。SARS的恐慌笼罩了一年多时间,果子狸只能暂时退出江湖。可中国人对野味的兴趣仍然未改,没有果子狸,便找“果子狐”呗。 11、三文鱼摧毁人体 美味指数:★★★★★ 危险指数:★★★ 养生揭秘:舌尖上的美食竟是中毒源头
三文鱼 它那种可爱的粉红色原来源自饲料中的染色素,它的肥美厚实源自人工饲养中使用的抗生素添加,它体内残留的化学毒素如今已经足以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 当然,细嫩鲜美的它仍然是最为受宠的鱼生,它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更是脑部、视网膜和神经系统所不可或缺的物质,能增强脑功能、防中风、防心脏病和预防视力减退。它实在是“水中珍品”,以目前的污染状况,还不足以令大家因噎废食。

导读:人为什么会生病?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无数人都问过,而且也有很多人回答过这个问题,今日听听中医如何解释人生病的原因。以下中医总结了五个人生病的因素,了解了这些因素,可对症进行预防、治疗,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人为什么会生病?

自古以来,中医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有“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之说。比如最早的时候,中医认为疾病与“鬼、食物和蛊(鼓音)”有关。“蛊”也就是指被迷惑之症。

后来《黄帝内经》认为,疾病“或生于阴,或生于阳”,与阴阳平衡有关,又与“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喜怒无常”有关,这里面就涉及到生活规律和情绪的因素了,如果调整不好,就会引起阴阳失衡,人就会得病。

总结了古人的经验,结合现代疾病谱的特点,认为人生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

中医解说 生病有五因防病有三点
心情不好时 免疫力都会下降

1、人体内正气不足,致使邪气有机可乘

《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只要人体正气充沛,致病的邪气就不能伤害到你。所以正气强盛与否是是否生病的根本原因。健康的第一步是要顾护正气,我们谈论的所有关于养生的方法,也应该是围绕着如何强壮正气,不要损伤正气展开的。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会还会出现正气不足呢?中医认为有一个规律就是战争时期,人们多实证,和平时期,人们多虚证。也就是说,太平日子过得久了,人们的体质反而会出现亏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没有了颠沛流离的被迫运动之后,生活安逸,大鱼大肉,热量摄入过盛,消耗减少,肌肉锻炼减少,这样体内的内火、痰饮就会积聚,造成外表很壮盛很胖,其实是虚弱的情况。用西医的话说,这是酸性体质,也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高发的原因。

2、饮食不规律

现代人暴饮暴食者有之,胡吃海塞者有之,嗜食偏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毫无节制的更是大有人在,所以脾胃受到损伤就不奇怪了,脾胃是后天的根本,如果脾胃受损,那人还能健康么?或者说还能长久的健康吗?可想而知,疾病就会不请自到的。

3、缺乏运动

现代人们多舒适啊,出门有车,再远点火车,不行还有飞机,又快又省力。但是却恰恰忘记了双腿和双脚是用来干什么的!现代人忙啊,宝贵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了还干不完这么多的活儿,哪儿还有时间去运动呢?运动是我们身体天生的优势,四肢,肌肉,脏腑,都离不开运动,经常规律的运动才不至于使我们机体的功能退化,才能保持骨骼、韧带和肌肉的健康,才不至于才50出头就腰酸背痛腿抽筋。

举例:咀嚼是我们最常做的“运动”,但是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软软的蛋糕、冰激凌、果冻等食物,这些食物是不需要咀嚼的,但实际上,咀嚼不但是消化的第一步,充分咀嚼可以让我们的食物消化的更完全,而且咀嚼还可以锻炼脸部的肌肉,使脸部肌肉线条变得优美,保持它的弹性。咀嚼还有一个好处,恐怕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咀嚼可以维持我们眼球周围肌肉的弹性,而从预防晶状体变形,也就是说预防我们得近视或者远视。你看,这个小小的运动对我们都那么重要,可见整个机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解说 生病有五因防病有三点
饮食要全面 4、情志不遂

情绪总是被压抑,无法排解就会导致气血不畅通,阴阳失衡。请问各位,如果说你今天感觉特别轻松,没有烦心事,没有压力,万事不发愁的,有吗?恐怕只是极少数吧,人们如果经常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的生活状态中,很容易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产生各种疾病,器质性的、功能性的都有可能,所以情志不遂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5、药物滥用

药害将成为中国未来的一大危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想有从事医学或者药学工作的朋友一定会深有同感。现在抗生素的滥用,激素滥用,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样滥用的后果我想在未来的30年到40年之间肯定会显现出来。动不动就大把大把的吃药,动不动就输液,这绝不是好习惯。“是药三分毒”,大把吃药,那么你就恰恰忽略了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自愈”功能。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承认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这种自愈必须有饮食营养的保证,生活习惯的改善等等条件来帮助才能够达到。

了解了生病因素后,那在中医养生中又是怎么防病的呢?请继续看下文:

中医防病主要讲三点,分别是心肺、脾肺以及肝肾。因为这三点是我们人体的主导,这三点也分为上、中、下。想了解这中医是如何防病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都防什么样的病!

心肺防病

首先来说说心肺的疾病,中医把这类疾病统称为“温病”,按照现代医学理论也就是呼吸系统疾病。

因为心肺是一条线,所以呼吸系统疾病跟心肺都很有关系。

可能有人会问我了,说这个心脏不属于呼吸系统啊。你说的没错,但是在临床上,中医理论中的“心”和现代医学中讲的“心”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比如说,“心”在中医里,它有一个术语解释叫“心主神明”,许多神志不清的病症就跟心有关。比如有一篇中学课文叫《范进中举》,说范进这个人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很多年,一直都没有考中,结果突然有一年来了消息说他考中举人了,当下他特别高兴,结果因为过于突然,范进一下子痰迷心窍了,他高兴得疯了,周围的人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治过来。

中医解说 生病有五因防病有三点
心情好,身体才会好

二月河的长篇小说《乾隆皇帝》里也有类似的例子,这些例子虽然是文学演绎,但都不是乱写的,而是有其中医的理论根据。所谓痰迷心窍,指的就是中医理论里的心,这和现代医学说的冠心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清代,有一位著名的医生叫吴鞠通,他是一位温病大家。他对温病有一个很精要的论述,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什么叫“温邪上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发烧、感冒、肺炎、扁桃体发炎等,这都属于是呼吸系统的疾病。

“首先犯肺”,这比较好理解,就是说首先导致呼吸系统出现了问题。“逆传心包”,也就是说这些疾病如果你不及时去治疗,及时去控制,发展下去,如果逆转就会导致人昏迷,我们叫心智出现问题。

因此,中医里把心肺归在一起的,统称为人体的上线。

脾胃防病

那么中线我们主要需要预防什么呢?就是要防脾胃疾患。

脾胃疾患主要体现为这样一些疾病,比如胃炎、潜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还包括一些急慢性肠炎,但这些都是现代医学名词,而不是中医里的叫法。

按中医讲,我们都管它们叫胃脘痛、痞满之类的,比如说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医里叫胃脘痛,急慢性肠炎中医里也管它叫胃脘痛。

所以中西医在这上面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周身的津液、营养都必须依靠脾胃来供给。

所以有“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者,五脏之宗也”、“脾胃虚则百病生”的说法。

中医解说 生病有五因防病有三点
病从口入 饮食不可大意

《景岳全书》中也提到:“盖人自有生以来,唯赖脾胃以为立命之本,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各种衰老的原因之中,脾胃虚损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平时饮食不注意,偏食、吃饭不规律、经常过量饮酒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脏腑也会失去充分的营养,因而很容易发生衰老。

脾胃虚弱,精血不足,肌肉、颜面、须发、五官亦失于濡养,就会出现面焦、发坠、肌肉松弛等衰老形态。

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湿不化,停聚为水饮、痰浊。这些病理产物会引起和加重各种疾病,如咳喘、胸痹心痛、痰饮、水肿、眩晕等,从而影响健康,加速衰老。

尤其是人到了老年,胃的功能减弱,腺体分泌开始减少,衰老退化,脾胃功能日渐衰减,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差,所以平时就注意保养脾胃,确实是健身防病的关键。

肝肾防病

传统医学认为在我们的人体中,肾主精、肝主血,肝肾的虚损,自然会导致精血有形之质的不足,从中医的学名上我们管它叫“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会导致什么疾病呢?肝肾阴虚首先会导致失眠、头晕、中风等症状。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脑病跟肝肾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是大有关系的。许多脑病的症状主要体现在脑,也就是我们的头部,但其实它发病的根源是在我们的肝肾。

比如说像高血压、脑中风等,这些都是肝肾阴虚所导致的。

因此,我认为养生的原则还是先要抓住需要预防什么病,这样才能懂得如何预防。这里我讲一个笑话,是我亲眼所见。

中医解说 生病有五因防病有三点
养生之道

有两位老年人出来遛弯儿,一位从这边过来,另一位从那边过来,两人一碰面,就按照老北京习惯的问候语问话。

一位说:“您吃了吗?”

另一位回答说:“吃了,吃了。老王,你好吗?”

叫老王的回答说:“挺好挺好,你干嘛呢?出来遛弯儿啊?”

那位说:“可不是嘛,我出来遛弯儿。”

两个人寒暄了两分钟,完了各自遛弯儿去了。过了一会儿,遛弯儿拐回来俩人又碰上了。

这位说:“哎,您刚出来遛弯儿呀?”那个还回答呢:“哎,可不是嘛!”得,把刚才的寒暄全忘了。

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理解为健忘症。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健忘,健忘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中医理论一般都认为是由于肝肾阴虚所引起的。

因此,从养生原则上,如果我们要防治疾病的发生,上线主要防止的是外感,中线主要防止脾胃疾患的发生,以及兼顾一下心脏,下线主要就是防止肝肾由于精血不足导致的疾病。

找到了这些疾病发生的原因,那么,我们自然就可以有目的地预防疾病的发生。疾病在我们身上发生的少了,我们也自然就可以保持健康长寿了。

中医解说 生病有五因防病有三点
夏季不生病

夏季不生病的奥秘

夏季三个月,从立夏到立秋,是一年中天气最热、也是阳气最盛的季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之交,万物华实。"这就是说,在这个季节,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夏季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此时若不留意这种气候特点,极易受暑热、湿浊的侵袭而致病。因此,老年人在夏季应顺乎自然,留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有益。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安度盛夏,维护自身健康,本期"健康话题"便组织了这样一组文章,从各个方面向读者朋友介绍夏季养生的知识,

中医解说 生病有五因防病有三点
夏季如何不生病

一、夏季的精神调养

谈到夏季精神养生,祖国医学认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则要放",即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但夏日炎热,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元代养生学家邱处机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应"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他还夸大说,为了躲避暑热,不仅宜在"虚堂、水亭、木阴等洁净而空敞之处"纳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此说极有见地,心静自然凉也。正如古有诗歌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传统医学认为,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为君主之官。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的"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说明了不正常的情志皆可损伤心的功能,而心的功能受到损伤后,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性能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调养,就要养心;而养心也就是精神调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夏季精神养生的要点有三个。

1.保持心静。精神养生中以"心静"为核心。这里所说的心静,不是要求每个人无求无欲,只是不可过度,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凡不能办到的事就不要去妄想。若处于这种心态,心情就会平和,人体代谢趋缓,产热减少,热感就会明显减轻。

2.笑口常开。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老年人若能保持笑口常开,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也是避暑的重要法宝。现代医学已证明,笑能增强呼吸功能,消除紧张,使肌肉放松,减轻精神压力,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于是燥热自感减轻。什么牌子的粉底好

3.自控情绪。夏季天气闷热,易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心烦意乱。老人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很难忍受这酷热之苦,更难承受情绪的波动。因此,自控情绪实在是养生的重要手段。用神专一是一种可取的控制情绪的妙法,炎热的夏季,去干自己某件有兴趣的事,就可达到自控情绪的目的,从而使燥热感减轻。

上述这三点做到了,精神自然会饱满,酷暑也会不再难耐。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以防病的基本法则。

二、夏季的起居调养

夏天合理的起居调养对防治疾病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最主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下几点,就是比较合理的起居内容。

1.睡眠。夏季作息,一般地说,宜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黄帝内经》里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思是说,在夏季,人们每天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要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白天,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季自然的变化。

夏天睡眠需要留意的是:睡眠时不可让空调或电扇直吹,最好关掉空调或电扇。夜里不宜在露天地睡,由于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开放肌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一旦受寒,严重的能引起手足麻木、面瘫等病。睡觉前也不要乘凉大晚,更不宜长时间在水亭中、树阴下、过道里、凉台上乘凉。

然而,夏季由于晚睡早起,会造成睡眠不足;再加上正午时分,烈日当空,此时人体血管扩张,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从而使脑部供血量减少,让人感到精神不振,有昏昏欲睡之感,所以需要进行午休做适当的补偿。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中午休息一下。昼寝的时间不宜太长,一小时以内即可。这里要提醒一下,不能由于昼寝时间短,就草率从事,也要注意睡眠卫生:一是饭后不要立即躺卧,应稍事活动一下,以利胃肠消化。二是不要在有穿堂风经过的地方睡,以免着凉。三是不要伏在桌子上睡,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四是昼寝时最好脱掉外衣,并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2.着装。老年人的夏季服装以轻、什么牌子的粉底液好薄、柔软为好,衣料的透气性、吸热性愈好,愈能有效地帮助人体散热,使人穿着舒适而凉爽。吸湿性能差或里面过于光滑的衣料,汗液不能及时排掉,人就会汗流浃背,感到闷热不适。所以夏季服装最好选用人造丝、真丝、亚麻和棉针织品。

此外,服装的颜色亦很重要,由于衣料颜色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强度也不同。颜色越深,吸热越强;颜色越浅,反射性越强,吸热性越差。因此,夏天宜穿浅色服装。

3.外出。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紫外线的强光有致癌作用。夏季每天10点~16点是紫外线最强的时间,故老年人此时间段应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涂防晒霜,穿长袖衣、什么粉底液好长裤,还要戴草帽、墨镜或打遮阳伞。

4.居室。盛夏居室的布置,有这样几个建议:①宜将多余的或暂时不用的家具搬掉,使居室拥有较宽敞的空间。有条件的家庭可将沙发、座椅等家具换成藤、竹质的,这样要凉快得多。②每天将南北两向的门窗打开,呼吸对流而生的自然风,可使居室满屋生凉透爽。③用淡绿、浅蓝、瓦灰、乳白等色彩装饰天花板、窗帘、沙发套,由于冷色调的色彩,能让人心里滋生舒适爽凉。若在墙上挂一幅《冰山雪峰图》的油画,亦可给人心底生凉的效果。④在向阳的外窗户上方装上凉篷,可将烈日直射带来的热量阻之窗外,增强凉爽的效果。

5.不用凉水冲脚。在夏日热浪袭人之时,一些穿轻便凉鞋、拖鞋的人,喜欢用凉水冲洗双脚,冲完时自觉凉快很多。殊不知,经常这样做,是有损于健康的。

医学研究证实,人的脚部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末梢部位,脚底皮肤温度是全身温度最低的部位,极易受凉。若夏天经常用凉水冲脚,使脚进一步受凉遇寒,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最终导致各种疾病。所以夏天最好也要用热水洗脚。

6.吹电风扇。炎热的夏天,打开电扇,清风拂面,好不惬意,可在医院门诊部里,医生们发现,因使用电风扇不当而得病的人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因为不少人缺乏使用电风扇的卫生常识和方法。怎样吹才算正确呢?①风速不宜过大,以微风为宜,尤其是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和有过堂风的地方。②不宜对人直吹,否则风邪易侵人体内,尤其是在身体虚弱或大汗淋漓时。③不宜持续固定对身体某个部位吹风,宜吹吹停停,或用摆头电扇。

7.使用空调。夏季使用空调不当而致病的情况,我们大家都有亲身经历或耳闻。这里再提示几点:①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大。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较大,对抵抗力相对较差的老年人来说,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为此,使用空调要将空调温度调节得比室外温度稍低些即可,而且出风口一定不能直对着人。②注意通风。应该开一两个小时后就将空调封闭,打开窗户,通一下风。同时应经常到室外活动,接触外边的温度,呼吸新鲜空气。否则长时间在封闭的空气环境里对健康不利。③不要盖棉被开空调睡觉。很多人以为夜里睡觉开空调盖棉被,可以既享受到空调的凉爽,又能避免空调的副作用。其实,呼吸道是最脆弱的,盖被子只能保热不能防病。冷气从呼吸道进入人体,一觉醒来口鼻发干,还是会有感冒症状。④注意室内湿度。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应在室内使用空气加湿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浮尘。因为空调吹出空气污染中的悬浮物,也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

8.旅游。夏日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根据此原则,夏季旅游的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这一方面是海滨和山区的气温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海滨与山区的环境宜人,有益于身心健康。当然,旅游途中要注意防晒、避暑、防腹泻、防虫咬,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夏季的运动调养

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给健身锻炼增加了困难。因此,如何健身,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难题。然而,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明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观察发现,夏天经常参加锻炼比不坚持锻炼的人其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因此,老年人在夏季最好坚持运动。这里,要做好下面三件事。

首先是运动的时间和项目要安排合理。老年人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运动以游泳、打太极拳、玩健身球、钓鱼、做广播操等柔柔项目为宜,不做过多剧烈的活动。晚饭之后到户外悠闲地散散步,也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其次,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在阳光下锻炼时,要戴上白色遮阳帽或草帽,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锻炼时穿的衣服以松软、宽大、色浅、便于身体散热的样式和布料为好。露天室外锻炼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盐开水,不要大量喝凉开水。运动之后满身大汗,不要用冷水冲头或洗冷水浴,以免感冒或引起肌肉、关节疼痛不利。最好洗温水澡,既可消除疲惫,又使人感到舒服。

再次,运动要因人而异。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胃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肥胖病病人及年老体弱者,除不做剧烈运动外,更不要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锻炼。

四、夏季的饮食调养

安全度夏,饮食是关键。那么,夏季怎样的饮食方案才是正确的呢

1.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清淡饮食有助于健脾清热、开胃增食。夏季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荤腥厚味之食。但要注意摄人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肉、蛋、奶等。烹调方式宜采用蒸、煮等易于消化的,少用甚至不用煎炸形式。

2.常吃苦味食物。在夏日的饮食中,要注意多吃些苦味的食物。苦味的食物虽然味道上不是那么适口,不过却是暑日的健康食品。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三伏天气里吃些苦瓜、苦菜,或者饮用一些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饮料,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3.注意补充维生素。高温季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缺乏各种维生素。此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定量补充一些维生素,最好是食物补充,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肾、虾皮等,也可以饮用一些果汁,可使维生素得到补充。

4.补盐和钾。夏天出汗多,体内丧失的盐分比较多,所以要注意适当吃些咸味的食物,以补充体内所失盐分,达到身体所需的平衡。此外,出汗多也会导致体内的钾离子丧失过多,具体的症状是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以酌情吃一些草莓、杏、荔枝、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很丰富。茶叶中含有比较多的钾,夏天时候多喝茶,既可以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5.暑天宜清补。夏天的饮食应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宜选择清淡和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如鸭肉、鲫鱼、虾、瘦肉、香菇等。

6.补充水分。夏季出汗多,要及时补充身体丢失的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大量喝水,因为一次大量喝水可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宜少量多次饮用。补水宜饮用白开水,少喝市售饮料。

五、炎热夏季不要怕出汗

夏日,很多人不爱活动,生怕出汗。殊不知,过夏天,如果不让身体出汗,会影响健康。

在皮肤上的小汗腺密密麻麻,肩负着身体散发热量的重任。当外界气温上升到30C时,汗腺这一"天然空调器"便开始启动,分泌汗液。出汗可以说是调节体内温度的有力法宝,它事关体温的恒定和生命的安危。如果怕出汗,远离热环境,长时间在空调环境里呆着,对高温的耐受力自然会下降。一旦离开空调来到外界热浪滚滚的环境中,汗腺这一"空调装置"会因长时间不用而启动不灵,便极易发生中暑。尤其是老年人,常因中暑引发高热、惊厥;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人还易发生中风、心肌梗死等。

过夏天,如果不让皮肤出汗,体内代谢的废物只好从其他途径排出,比如经尿液,这势必增加肾脏的负担,如有肾病则更是雪上加霜。汗液中的乳酸与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是杀灭病菌的化学武器,如整日享受清凉,会因无汗液而使皮肤的酸性环境发生改变,皮肤的抵抗力降低,病菌滋生繁衍,可引起种种皮肤病。

所以,在炎热的夏季,该出汗时就得出汗,这也符合"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

六、夏季谨防各种疾病

夏令时节酷热湿润,不管是热邪还是湿邪,皆能伤人致病。所以,要谨防各种疾病的侵袭。

1.感冒。夏日感冒,称之为"热伤风",常见症状是流涕、鼻塞、打喷嚏,甚至于发热同时又汗流浃背,还有的恶心、呕吐、腹泻。此种感冒常不能迅速恢复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易转化其他病。因此,一旦发生"热伤风",不要忽视,宜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疗。

2.疰夏。疰夏又叫"苦夏",是夏季常发生的一种病症。主要是有些人对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较低,导致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减少,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吸收,表现为纳呆或消化不良。可服用一些补肺、健脾、益气之品,以调理身体。

3.中暑。中暑是炎夏最易发生的疾病。在炎热湿闷的气候中,只要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该首先想到中暑的可能,应暂停劳作,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头部进行冷敷或用冷水擦澡,喝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必要时应去医院救治。

4.心脑血管病。每年一到夏季,就有很多老年人感到头晕、胸闷、憋气、心慌,严重时,还有可能突发心梗和中风。专家提醒老年朋友在酷暑中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中午时分尽量避免出行,该服药时就要服药,减轻夏季高温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5.胃肠道急症。天气炎热时,适量吃些雪糕、冰棍、冰淇淋等冷食或喝些冷饮,能起到一定的解暑降温作用。但不可食之过多,过多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损伤脾胃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可诱发腹痛、腹泻等病症。天热解暑最好的饮料是茶水和白开水。

6.皮肤病。夏季气温上升,湿度也有升高,各种细菌开始大量繁殖,因此,恼人的皮肤病也会如期而至。夏季常见的皮肤病有以下几种:①痱子。防止痱子的发生应该注意室内环境的通风降温;衣着应宽大,勤换衣服;尽量保持皮肤干燥:勤用温水洗浴,揩干后扑痱子粉。治疗可用清凉、收敛止痒药物。②湿疹。防治湿疹,局部要保持干燥,要穿透气的鞋子。因为湿疹的症状和脚癣相同,所以,治疗前要做一个真菌试验,判断到底是否属于真菌感染。用皮炎平涂抹患处,一天两至三次,效果不错。③足癣和股癣。足癣和股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湿润,因此,常在夏季加重。一旦发现病情,就应适时用药。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足癣还是股癣,都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应避免共用卫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④晒伤。预防晒伤首先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治疗一般对症即可,可外用保护剂如各种润肤剂、炉甘石洗剂等。

七、冬病夏治保健康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中的特色疗法。它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季对原有疾病进行治疗,消除病源,鼓舞正气,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唐代名医孙思邈说:"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质,去除诱因就是要改变环境。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这种病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冷、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证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里面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去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水果刨冰,然后整日呆在空调房间里,那真是陈寒未去,又添新寒。须知,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就流行不畅,不但会四肢不温,也常会有手脚发麻的症状出现。所以倘若不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旧病复发、内外交困了。

那如何在夏日去除积寒呢?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内用温热""外散风寒"。方法有二:一是服用偏温热的饮食以发汗,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说,夏天也要多吃些偏温热的饭,少吃寒凉之品。二是遵医嘱对症用药,在此基础上"缓而久攻",即慢慢用药调理,用药时间可长一些,即使痊愈也要再服药巩固一下。这样经过药食同治,冬天易患之病便可以在夏季得到有效的治疗。

结语:看了以上的文字,你是不是都对中医防病论有所了解了呢。那么,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想达到长寿的目的而努力照着做吧!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