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呢?观察身边的事物,不仅能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好奇心,还能让宝宝在观察中增长知识,对丰富以后的人生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培养宝宝的观察力要从学龄前期开始,观察力强的孩子,智力往往比一般孩子要高出很多,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有很多方法,可以从身边最常见的事物开始:
观察大自然
大自然的一切是培养鸡孩子观察力最佳课堂,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就是最好的学习材料,所以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山、水、土地、气候、四季,风、星辰、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自然景象及其变化。这些观察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
比如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清爽、冬季严寒;北方冷、南方热;花草树木有不同的颜色、形态,有发芽、成熟、衰败的等等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在观察这些周围环境中,引导孩子进行感觉、比较、提问,这样不仅能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开阔了孩子的视野。
在观察中感觉:在观察事物时,教孩子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看、听、嗅、触摸、品尝和皮肤的感觉来获得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如家中买回来的鱼,不仅要让孩子看,还要让孩子去触摸,抓一抓,然后让他说说感受。
在观察中提问:在观察中,要让孩子多提问,多问为什么?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新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向孩子提问题,要指导孩子观察事物的规律和观察分析的顺序,培养孩子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从而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提高,家长还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观察到的细节多,以鼓励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会更聪明。
在观察中比较:教会孩子将看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冬天的花与夏天的花有何区别?风和雨有何区别?老虎与狮子有何区别?青菜与白菜有何区别等等,让孩子在区别事物时提高观察力。
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很多物品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桌子、凳子、餐具、床、毛巾、灯、电视等。家长要让孩子仔细观察和熟悉这些物品,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材料及各种用途。通过这些生活物品进行比较和解说,慢慢地就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对周围事物的探知欲望,观察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
可以说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力的道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用刻意去录找,利环境气候的变化、生活物品的形状等等就能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这样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家长培养也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良好的观察力是孩子学习、工作、解决日常问题的基础。在学习活动中,有70%的信息都通过视觉获得。如果孩子视觉能力发育不足或不平衡,在学习中就出现各种困难,如写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分辨物体异同困难、从背景中找出指定图形困难、字母及数字混淆等。
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
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视觉精度训练
视觉精度是指在视野范围内看到并且有意地、准确地区分物体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表现为不费力地看。
1.视觉探索训练:
家长可以将孩子喜欢的一些食物、玩具放在离孩子一定距离的地方,让孩子看这些东西,并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如果孩子说对了,家长可以奖励孩子一点儿小礼品。
2.视觉描述训练:
家长可以让孩子看窗外的景物,然后描述他所看到的景象。还可以把一些物体放在离孩子不同远近的地方,然后家长描述一件物品,例如有一样圆圆的、绿色的东西,请孩子指出来。逐步提高难度,可以让孩子看图画书,然后根据书里的图画讲述故事。
3.视觉理解训练:
家长事先想好一种动物,如大象或一种活动(如洗碗,然后不说话,只用动作表现出来,让孩子猜家长表演的是什么。如果孩子猜对了,双方交换,由孩子来表演,家长来猜。
视觉协调和追踪训练
视觉协调和追踪能力是指以协调的眼动跟随和追踪物体的能力。要求孩子在头不动的情况下,眼睛可注视一个活动的物体。协调的眼动对阅读活动十分重要。孩子必须正确地掌握用眼睛扫读文字的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增强阅读水平。
1.一般协调训练:
让孩子安静地坐好,家长拿一只球在孩子面前的地上滚动,要求孩子头不动,只依靠眼球的转动来追踪球,同时嘴里数数,数到球停下来为止。家长也可以将球做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的滚动。
2.方向训练:
让孩子坐好,家长将一支铅笔放在孩子鼻子前面约1米远的地方。先将铅笔沿水平方向移动,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注意孩子追视时头不能动,如果孩子头动了,就在孩子头发上挂上一张窄长纸条。待孩子能水平追视后,再进行垂直追视,也是先将铅笔放在孩子鼻子前1米远处,再上下移动。接着进行斜线移动、旋转移动。孩子每动一次就挂一张纸条。这样游戏会变得十分有趣。当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交换角色来玩,在玩中不仅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又可以密切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