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孩子自言自语不正常吗?孩子的世界是奇妙的,他们急于将生活中看到、听到的表达出来。表达方式很多样,但最常见的是语言。那么,孩子自言自语不正常吗?我们成人该如何面对孩子的自言自语?
孩子自言自语不正常吗?
孩子的自言自语,多发生在4岁左右。这是幼儿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从心理学的范畴说,人类的语言,包括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两种。外部语言又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人们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文拿表达出来,是书面语言,如各种书籍、报刊、信笺、布告等。口头语言是说出声的语言,它是人们最基本的语言,如孩子们模仿成人的说话,和大人交往时的对话,人们的互相交谈,报告、讲演、讲课等。内部语言是不出声的语言,是人们默默思考间题时,自己便用的语言。我们在考虑某个问题时,虽然不想发出声音,但自己可觉察出语言器官,尤其是喉头处在微微抓动。这些反应和正常说话时的反应是类似的。
1一3岁的孩子,是以学习外部语言(口语)为主的。他们独立思考间题的能力很差,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总是要说出来。如看图片时,总是一边点一边说。这时,他们的内部思考式语言还很不发展。
4一6岁的幼儿,是具体形像思维,能单独地思考问题。他们的内部语言是在学习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由于幼儿的语言动觉调节功能的发展尚不完善,还不能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就出现了特殊情况,既有外部语言,又有内部语言。父母应当认识到,自官自语是幼儿学习内部语言时,出现的一种过渡形式。
面对孩子自言自言,我们成人该怎么办?
1、面对宝宝自言自语莫惊慌也莫无视
有些爸爸妈妈看到宝宝自言自语,脑海里第一时间就想到一些精神类的疾病,有人甚至和“自闭症”扯上关系。其实,如果宝宝的日常行为表现没有异常,家长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反而应该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感到欣喜。
那么,面对自言自语的宝宝就随便他自由发挥吗?其实,爸爸妈妈可以好好把握孩子自言自语的这个阶段,给孩子一些指引。父母要多与孩子说说话,随时随地告诉她一些常识: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这样做等等;给孩子提一些她力所能及的简单的问题,让她自己思考并作出回答;讲故事可以增强孩子思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也是训练语言的好途径。讲完故事要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可以请她来给故事设计不同的结局。
另外,别打断孩子自言自语,要琢磨他们的话,要注意对孩子的不解、疑惑给予一定的启发;当孩子能独立战胜困难时,还要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向内部语言发展,为学会独立思维创设更有利的条件。
2、给他一个真正的陪伴
我们说,自言自语是正常现象,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必要的。如果孩子身边始终有一些能与他对话的人,他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孩子不一定会有这种自言自语的现象出现。其实,过多的自言自语,是孩子发出来的、与他人交流不足的一种求助信号!
如果过多的自言自语,这确实是缺乏能与他共时交流的伙伴的表现,即父母在场少了、小伙伴少了,孩子缺乏交流的对象。既然父母能够意识到这是孩子的一种求助信号了,那么,多给予他高质量的陪伴,为他创造更丰富的语言环境,就能改善他自言自语的情况。
如:(1)增加亲子沟通,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的内容,理解他,并且积极加入他的扮演游戏当中。(2)和孩子一起阅读,开阔他的眼界,支持他的语言发展。(3)鼓励孩子绘画,尝试用除语言之外的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脑中的天马行空。(4)为他寻找可以交流的小伙伴。平时让他多和同学一起接触、游戏,周末带他去公园,认识新的伙伴。
总之,孩子自言自语,不仅是他们活动的一部分,同时也伴随加速了他们的活动。这也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调节机能,能调节宝宝的行为,帮助他们驱除孤独,而且它还有利于宝宝语言的发展。因此,爸爸妈妈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必去阻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