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什么才是真正不输在起跑线?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就要从娃娃抓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理念已深入人心。那么,什么才是真正不输在起跑线?你真的知道吗?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最早的出处已不可考,影响力最大的,当数某专家所提的“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专家有感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紧急调整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故提出必须重视早期教育。
也有专家认为:“神经教育学、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研究发现,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但儿童发展不等于儿童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更不等于提前教小学的课程,而是由父母用爱和陪伴来完成的。”
一、什么才是真正不输在起跑线?
作为家长,应当首先在全面接收知识之前,先为孩子的心理打好基础。知识不是一个基础题,而是一个提高题;心理才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没有健康积极,有力量的心理状态,是很难在日后承受得了恶劣的竞争的。这种心理包括抗压能力,自主的判断能力,这会影响到日后与人交往和逆境中的生命力。
更可悲的是,这些盲目的家长给孩子储备的不是知识,而是题目而已,只是一道道做的题目。他们的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上的小花叫什么名字吗?他们知道不远处停在电线杆上的鸟儿,它的家在哪里吗?他们知道小猫在地上打滚的时候,是想让她跟它一起玩吗?这些难道不也是知识吗?父母一厢情愿的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只威武的狮子,但他们或许不知道的是,他的孩子有多么想成为一只大鼻子野猪。
把刚开始的步伐放慢一点,这样好让孩子看清楚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将来有力量完成最后的冲刺。把学习以外的时间交给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同时也是学习。为什么非要跟别人学习一样的东西?甚至乎这个东西不属于自己的孩子。
孩子需要属于自己的起跑线: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对未知世界永远好奇的心,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起跑线,而要在这个起跑线赢起,你才有可能赢到最后。
二、孩子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关于网上对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想法,有人认为,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
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反而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了另一个现象:从娃娃开始抓读书、搞学术,这种优势不仅不能持续,反而会致使孩子由于缺少早期社会化行为或者自主学习经验,形成比较狭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怎样做才能真的不输在起跑线?
情商教育和智商教育合二为一。因为,只有情智教育发展起来,才能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校正“人生起跑线”,快乐成长,健康成人。与纯粹传授知识相比,老师更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团队合作。这一理念,特别为那些学历高、收入高、目光长远的家长群体所推崇。但是,作为新鲜事物,情智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说,“起跑线”除了学知识,还需要重点关注心理的教育。上小学之前,就让孩子自然玩耍,在玩耍中学会社会规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