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导读:家长该对孩子有求必应吗?随着独一代,独二代普遍增加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家中的“小公主”、“小太阳”这是家长该对孩子有求必应的理由吗?家长该对孩子有求必应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家长该对孩子有求必应吗
现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爱子心切的家长,真是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给这个“唯一”,希望他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当这些孩子向他们的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时,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作为孩子的父母总是有求必应。甚至有的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穿了一件新衣服,或者拿了一样好玩具,他们都会在孩子还没有提出要求之前,就尽最大努力去取悦于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好吗?
如果从父母对子女的爱护的角度上看,他们这样做丝毫没有可指责的地方。但是从教育孩子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所产生的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有一个美国教育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每人发几颗糖,告诉他们先不要急着吃。谁要能等到听完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吃,就会得到加倍的奖励。结果是大部分孩子没等老师把故事讲完就把糖吃掉了,只有个别几个孩子把糖都留下了。这个实验一直跟踪到孩子们长大。结果是延迟吃糖的那几个孩子的数学和语文成绩要比另外的孩子要高出十几分,而且他们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也明显要比其他孩子强。
这个原理叫做“延迟需要”原理。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无可非议,问题是我们如果能够学会做“延迟需要”的工作,不是既能保持一颗爱心,又能提高孩子的素质吗?一举两得有多好。
再说,孩子的每一次要求也并非都是真正的需要。如果你能仔细想一想的话,有的时候孩子向父母亲提出要求,只不过是在试探你们能够容忍的底线罢了。
二、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危害
对孩子有求必应无疑是存在着巨大的危害的,这危害是针对孩子的危害,也是家庭的危害,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危害有哪些。请家长们认真看一看。
1、有求必应,不利于“自我”的成长,应让孩子经历必要的心理冲突
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人格中只有本我这个部分存在,不存在自我和超我,后两者都是后天逐渐形成的。自我是在本我的基础上产生,并在本我与外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价值在于协调本我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冲突。自我一旦成长起来,就会成为人与外界的中介。
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切不可有求必应。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需要理性地、坚决地拒绝之,这样孩子才会经历必要的心理冲突,进而唤醒“自我”的发展过程。
2、特殊照顾,不利于正常的社会化,应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孩子虽然弱小、金贵,但从整个家庭的结构来看,却是个普通的家庭成员,如果一直生活在特殊关照之下,长此以往,很容易让他们获得这样一种意识:在这个家里,我就是一个中心,大家都应该围着我转,我的意志就是他们行为的指南,想要什么,他们就应该给我什么,如果不能满足我,我就可以跟他们闹。
果真如此,则孩子虽然成长得衣食无忧,身体健康也许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就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而言,却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3、挫折缺位,不利于缩短社会适应期,应让孩子经历必要的困境
当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时候,家长其实在无形中就给他这样一种教育:生活中是没有挫折的;不需要付出努力也能有所收获。显然,这样的“教育”过程,已经人为地去除了生活中的挫折,难以让孩子见识生活的本来面貌,也剥夺了孩子对抗挫折的机会,不利于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增强抗挫折能力。
三、家长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
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危害的是巨大的,对孩子有求必应更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家长要避免对孩子过分的关心,过分宠溺,那么,要怎么做呢?
1、不有求必应
围绕孩子转,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这样只会让孩子进尺得寸。当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一定要慎重考虑,合理的就满足,不合理的要硬起心肠拒绝他。
2、不过分保护
孩子只有脱离了大人的庇护,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勇敢的探索。因此,家长要勇于把孩子推出去,让他们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尤其是夏令营之类的,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志。同时,父母应该鼓励宝宝自由地探索和研究,比如在家里为宝宝单独开辟一块场地,里面有安全标号的柜橱和抽屉,可以让宝宝随意去探索。
3、不包办代替
父母应该放心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事事都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爱情的结晶,正因为如此,更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过分宠溺,真正的疼爱是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本事,为了孩子能更好的生活,家长们切记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要正确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