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反击熊孩子
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头脑中并没有“对错”的概念,需要家长去正确引导。行为上可以儿童化,交谈一定要生活化,跟身边的人怎么交谈就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跟孩子交谈。
这样他能感觉到你的尊重,把他当成成人看待,容易促使孩子形成自觉和自主的个性,也就是乖孩子中的“小大人”。当孩子有模仿大人的行为时,不要惊吓或制止,同样可以当成家中最亲切的成人去对待去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
2、改正熊孩子爱顶嘴的毛病
总有这么群“磨人的小妖精”,到了3-4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慢慢的有一些叛逆的思想了,你说东,他就条件反射:不是啊!我就不要这样!他们已经深深觉得:大人已经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小小的身体里面,承载的叛逆的灵魂。
对顶。不要小看任何一个“熊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要在他叛逆的时候,露出一副,不跟小P孩一般见识的样子。找个他怕的小伙伴,给他一场酣畅淋漓的“爱的教诲”。有的时候,孩子的问题,还需要孩子之间自己去解决,你在旁边着急半天,还不如给他一场实实在在的“羞辱感”来的真切。各位觉得呢?
切忌:不要用力过猛,过犹不及嘛,万一打击的“敌人”一蹶不振,以后谁来陪你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3、父母加强对熊孩子的关注
对于孩子过激顽皮的行为表现出不关注的态度。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一些缺乏社会道德的行为,应及时阻止,并约束其安静后跟其讲道理,不行就故作生气不理睬他,不再做朋友。
父母应该暗自多多留心孩子的行为,一旦发现有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与表扬,现在的孩子早熟,与孩子沟通要真诚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千万不要有“他是小孩子的念头”。
熊孩子的主力军,大多集中在幼儿园到小学中低年级这个年龄段;有人甚至戏称,这个年龄的熊孩子是“熊孩子中的战斗机”。虽然一百个熊孩子有一百件不同的英雄事迹,它们之中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元素。首先是自我中心——熊孩子大多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也很少顾及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实际上,根据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自我中心正是儿童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他通过著名的“三山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儿童直到7-12岁才有从他人的视角看待世界的能力。儿童往往过度地关注自身,不能很好地从他人角度考虑,这是熊孩子的之以“熊”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照网友的分析,可将熊孩子杀伤力大概分下面几个等级:最强等级:3-5岁熊孩子,孩子必杀技:要玩具、折腾房间、毁坏东西。第二等级:1-3岁熊孩子。孩子必杀技:破坏东西、乱跑乱叫。第三等级:婴儿、初中、高中熊孩子,由于这时候的“熊孩子”,已经基本上处于不懂事或者已经成熟的状态,基本上对你没有什么威胁性,所以暂且不用担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身上很多隐性的优缺点都在无形的影响的孩子,如果夺取鼓励孩子勇敢、独立、自主的去面对这个世界,可以大大的减少父母缺点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只有培养孩子勇敢的去面对世界,有责任感,有担当,未来孩子的人生只会充满阳光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