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偷钱的背后原因很多,比如平时父母骄纵孩子,等发现这种行为对他来说有害无利时,突然收紧零花钱,孩子没办法承受这个落差,有可能会想办法去偷钱,也有的家长平时爱占小便宜,顺手牵羊拿别人的东西,孩子看得多了,也会受影响。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是一个谬论,因为即便孩子小时候期有过“偷拿”的经历,但真正成为小偷的只是极少部分人。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偷东西便认定了孩子品行不正,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并处处提防孩子,反而会将孩子推进了深渊。
为孩子提供赚零花钱的机会,让孩子明白赚取钱财的艰辛。让家长去孩子帮一些忙,并支付给他一定报酬,引导孩子学会用劳动获取报酬,并增加孩子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
和孩子一起看看教育片。无论父母费尽唇舌孩子还是照偷无误,和孩子一起看看教育片吧!也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别人的经历上吸取教训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1、缺乏被认同,为在群体中赢得更多的好感和尊重,获得群体归属与认同感。比如,孩子因调皮或学习不好,不被家长和老师认同。越缺乏被认同的孩子,内心越渴望被认同,孩子在正常的情况下不能获得被认同,也没有群体归宿感,会通过金钱或什么东西来讨好同伴,以获取被尊重,被认同。
2、父母过多的忽略孩子,孩子会做一些父母不接受的事情,来用“叛逆”和“问题”吸引父母的眼球来关注自己。
3、孩子感觉生活中缺乏乐趣与价值感,沉溺于某件不良嗜好中,这种不良嗜好,需要一定的金钱来维持。如过度迷恋网络游戏中。
4、孩子在家庭里感觉压抑,生活中缺乏玩伴,以金钱来寻求伙伴与自己玩耍,同时逃避家庭内的压抑。
5、合理需求不被满足。无论合理与否,父母不认同的就拒绝满足。
无论以上何种原因,背后都隐藏着家庭教育问题、亲子关系不良、孩子内心缺乏被认同等问题。想要让孩子改善行为,父母要做的不仅仅是教导孩子行为规范,与此同时,必须注意到孩子在产生这种行为的时候,内在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1、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2、多鼓励夸奖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某某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3、以身作则。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