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花点钱给自己,总觉得有强烈的负罪感,确实跟对不起谁似得,而且他还在心里总是会给这种不正常的负罪感找各种合理化的理由,我还不都是为了我爸妈?为了我的孩子?我这人不就是节俭吗?可是真正节俭的人,是不会在一次又一次克制欲望的时候自己攻击自己的,这只是又想要又压抑自己,一边花钱一边遭罪罢了。他可能在心里总是会自我安慰,我等怎么怎么样了,我就敢花钱了,到时候我买两碗豆浆,我喝一碗倒一碗!那现在您不是特有钱,你就不配喝豆浆吗?其实,这心里的潜台词就是“我还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
孩子在幼儿时期进行排便训练的时候,就是控制感培养的开始。控制感的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外部社会的规范、约束,另一种就是自己内部的自我控制。但外部控制感和内部控制感是此消彼长的过程。如果家长对孩子排便训练控制过严,直接后果就是孩子的自我控制感缺失。对于洛克菲勒、布什、史都华等人来说,虽然已经功成名就,家财万贯,但儿时自我控制感的缺失,使得他们在成人后依然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潜意识中会担 心,自己拥有的一切随时都可能失去,不受自己意愿的控制。
这很好理解,目前成功的中国企业家,大部分都是靠自己的打拼白手起家的。在创业中,他们非常清楚财富积累的艰辛。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手中的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他们几乎能做到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从不浪费。其实企业家都很理性,即使是住上万一元的酒店和吃上万元的膳食,他们也很清楚为啥要花这些钱。奢华无罪,抠门有理。企业家无论是出于本能的守财也好,商业谈判的精明也罢,还是忠于节俭的习惯也成,以及花小钱时的无厘头,他们对待钱财的心理,并不是如他们的财富一样单纯地膨胀。
这就是“断舍离”里面的断。买一个东西之前,要仔细想清楚你是否真的需要它?你买回来到底会不会去用?比如你办一张健身卡之前,就要想清楚你一周会去几次,自己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去健身房,别买了之后再后悔浪费掉了。还有就是一些秒杀的东西或者促销的什么,其实并不是自己很需要,就是觉得很便宜,所以买来,这钱花的就完全没必要。
对所有人来说,存钱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在哪些未曾存钱者的心目中,最迫切的一个大问题则是;我要怎样才能存钱?存钱纯粹是个习惯问题。人经由习惯的法则,塑造了自己的个性,这个说法是极为正确的,任何行为在重复做过几次之后,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而人的意志也只不过是从日常习惯中成长出来的一种推动力量。
对待金钱,每个人有其自身的金钱观,就象每个人有其人生观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万物皆有两面,因此我们看待任何事物或东西,都应有原则。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事物。金钱,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古至今,金钱的地位和作用不是我们人力所能改变的,但它是静的,我们则是动的,具有巨大的改造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拥有它,使用它,让我们的理想实现。但是,我们不能过火,那样就会象守财奴一样。对待金钱,关键是看到它巨大的作用和亮点,使之服务于我们,帮助与我们,使我们更好的实现我们的目标。
在世间当中,确实有人能把金钱用在社会上,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我在“慈善论坛”上也讲过:不可能每个人都变成世界首富、亚洲首富、中国首富,就像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等那样,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福报。但是,每个人都要有行持善法的心,哪怕是一元钱、十元钱,对可怜的人来讲,这也是很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