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心理学另眼看“煎饼人”
2015-04-20阅读:9217 学员编辑 收藏

煎饼人,指力求在各个不同领域都至少获得一些基本的操作知识,却又不能精通的人。随着网络和各种信息渠道的发展,他们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而是让自己的关注点,浅浅地散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个人的内部涵养,慢慢被网络上“快速化”阅读、及快生活所稀释,就像煎饼一样薄而大。新一代的“煎饼人” 就像谚语里说的“门门通,门门松”。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

调查结果显示,54.1%的人认为是“人们越来越浮躁,很少深入读书思考”;53.9%的人认为是“各种信息渠道发达,获得答案方便快捷”;46.7%的人认为是“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独立和深度思考能力”;30.0%的人认为是“虚荣心作怪,懂得多有面子”;28.8%的人认为是“社会上专才不吃香”;20.4%的人认为是“人们爱好庞杂”。

“煎饼人”越来越多,和网络不无关系,百度和谷歌一下便知天下事,自然有些人再懒得思维。况且,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选择上网释放压力,逃避现实,在网络信息的大潮中,不少人“随波逐流”,只关注最热最新的消息。许多人成为“煎饼人”,还源于拜金主义带来的社会浮躁。人们忙于逐利,很难沉下心来阅读思考。同时,社会交往的庸俗化,商业原则对于各个领域的渗透,也使得人们需要更宽泛的话题来维系关系。

塔夫茨大学的心理学家玛雅妮·沃尔夫写了一本《普鲁斯特与鱿鱼:阅读思维的科学与故事》,她说将“效率”和“直接”置于一切之上的新阅读风格,或会降低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印刷术令阅读长且复杂的作品成为家常之事,如今的互联网技术下的网络阅读时,人们更像是一种纯粹的信息解码器,而人类所具有的对文字的理解力、心无旁骛地深度阅读时所产生的丰富的联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流失掉了。

“煎饼人”越来越多会有什么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绝对让人忧虑。调查中,针对“煎饼人”增多趋势,54.5%的人担心“人们思维趋简单化,社会创造力将减弱”;51.5%的人担心“人们会变得越来越浅薄,不利于文化传承”;48.7%的人担心“会加重社会浮躁之风”;33.1%的人担心“人们趋于浅交往”;25.2%的人表示“会使青年人过分沉迷流行文化”。此外,也有36.3%的人认为“煎饼人”知识面广阔,可以快速判断各种信息。

“煎饼人”算不算人才?在当前这个即时信息时代,“煎饼人”这个词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个贬义词。在几秒内获得稀缺信息的能力可能是社会发展积极的一方面,但同时也会让一些人不愿意深究某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结果这一代信息过量的“煎饼人”可能会对流行文化过分沉迷,而对人类历史的更广泛领域却鲜有兴致。但是做“煎饼人”也有一个优势,就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因为知识面广阔,可以很快地判断各种信息而接近关键点,最终找出适合各方的解决方法。

“煎饼人”增多于社会真的有害吗?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该怎么看待“煎饼人”这一调查及其结果呢?

心理另眼:什么样的人是“煎饼人”?

——广博不一定是“煎饼人”

调查中涉及你觉得自己是“煎饼人”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煎饼人”?你觉得做“煎饼人”利弊如何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对于这一网络研究结论,心理咨询师古淑青认为,首先需要看的是“煎饼人”的涵义,但目前很难给出一个科学严谨的定义。古淑青认为,虽然有27.7%的人承认自己就是煎饼人,但他们不见得就是煎饼人。“我认为的煎饼人应该指的是没有目标,没有专业功底的人。看似知道得很多,却没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没有自我独有、想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的空间。”

古淑青举例,比如说一个没有目标的人,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广博只是外在的表现,这样的人应该才能算“煎饼人”。“我不觉得现在煎饼人比过去多,也不觉得广博的人就是煎饼人。”

心理另眼:“煎饼人”真的越来越多?

——对调查结果的认知偏差

可见“煎饼人”之所以越来越多,可能与大家对这种调查的认知存在偏差有关。

心理专家说,这样的调查问卷其实调查的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对于没有科学严谨定义的内容进行主观评判,将会导致这个结果涵盖的群体范围很大。

“看一个问卷的结果,我们要结合答卷群体的具体情况,比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因素。要了解这些因素会给答题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哪些答案是暂时性的、情绪性的,哪些因素是稳定的。这样看待调查结果才比较合理,也才有其意义。如果想更进一步了解深层心理因素的影响,还需要结合个别访谈等其他研究方法。”古淑青说。

心理另眼:为何觉得自己是“煎饼人”?

自卑心理作祟

不看调查本身,结果一出,网友纷纷表示“我就是个煎饼人”。古淑青认为,选择自己是“煎饼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每个人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评价标准不同。有一些人虽然有自己擅长的专业,但还会认为自己不够专业,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个结果与大家怎么看待自己有着必然的关系。”

“煎饼人”的做法也可能是一些人为了掩饰其自卑心理,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河青专家团专家、学大教育高级心理咨询师张新天分析,有些人没有心仪的工作,又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把自己定义为“煎饼人”就是告诉别人我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要对我抱有过高的期望,其实这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张新天认为,人要生存需要获取足够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要知道在他生存的环境中自己处于什么位置。“煎饼人”的提法让很多人开始检视自己,是因为很多人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充满了担心和忧虑。

宣泄负面情绪

当然,其中也避免不了有人借此机会发泄一下自己内心压抑的负面情绪。“这个调查中涉及的多是80后群体,大多是面临成家立业的时期,由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使很多年轻人焦虑、茫然。”张新天分析。

“在这样的舆论导向中,大家之所以热议,可能存在几种心态:一是从众心理,大家关注的我也关注。二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担心自己被社会抛弃,加强连接。三是感受到这种说法带有贬义色彩,讨论后为了澄清自己。四是,并不认为这是一种贬低,反而觉得是对自己的一种知识结构的肯定,况且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心理建议:怎么看待“煎饼人”?

不要随便给自己定位

“这种提法,也从某种程度上提出了很多人的担忧,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在这样的快节奏中,一味地追求快,势必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失去自我的本性,使焦虑的情绪蔓延、渗透。”张新天说,“煎饼人”只是一种提法,我们普通老百姓面对这样的一些提法时还是要弄清楚,确定自己处于什么状态,不要随便给自己定位。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一种说法不代表什么,可以拿来参考或者休闲,但不应造成自己内心不必要的惶恐。

另外,要学会自我定位,是不是“煎饼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内心需要什么。心理专家提醒,对于不知道自己目标的人要多尝试,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学习知识,必要时可以做职业规划的辅导。

正确看待广与博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变得方便、快捷,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无论孩子还是成人,知识面还是信息量都比过去多很多。

广博和精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了解和学习这些东西必然要占用我们的时间,就会涉及到如何管理和分配时间,而不是否定广学博览。广博的知识面肯定会促进我们自己专业的发展。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