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肝硬化
2013-11-19阅读:9714 学员编辑 收藏
【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属于慢性肝炎的一型,在我国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以食欲减退、乏力、体重减轻、腹痛、腹胀、腹泻及脾肿大、腹水,肝脏质地偏硬、先大后小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尚无理想疗法。

近代针灸治疗本病,在本世纪20年代初曾有针刺治疗单腹鼓胀症的文章,但明确提出对肝硬化进行针灸治疗的报道,则见于50年代中期[1]。之后,国内外虽均有关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但所积累的病例数较少,且主要应用于早期肝硬化。穴位剌激方法亦不多,至九十年代才在针灸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穴位敷贴法。故尚难揭示其针灸治疗规律,所述治疗方法仅供读者参考。

【治疗】

针灸

(一)取穴主穴:三阴交、曲池、肝俞、脾俞、中脘、章门、足三里。

配穴:心悸失眠加内关、神门,尿少加阴陵泉、关元,纳差加胃俞,腹水加肾俞、水分、三阴交。

(二)治法每次取主穴3~4个,据症酌加配穴。背部穴,针刺得气后,轻刺激施补法1分钟,即去针,腹部穴宜留针15~20分钟,用平补平泻法,四肢穴以中等强度的刺激,施平补平泻法2分钟之后,留20~25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1次。针后在气海、关元、肝俞,用艾条熏灸或太乙神针灸半小时,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间隔5~7天,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历年来以上法治疗32例早期肝硬化及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有效率在85%左右[1~4]。

穴位敷贴

(一)取穴主穴:期门、神阙。

(二)治法敷药制备:黄芪、当归、生地、熟地、柴胡、桃仁、三棱等研末,配制成膏药,膏药摊在8×8平方厘米不吸水的棉纸上备用。如伴腹水,另加甘遂未1克于膏药上。

主穴仅取患侧,将膏药贴在期门和神阙穴区。可令患者每日自行换药1次,3个月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3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结果,患者的主要体征和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亦有显著差异(P<0.05)[5]。

灸法

(一)取穴主穴:神阙。

(二)治法以健脾软肝膏(党参、白术、桃仁、郁金、薄荷、鸡内金等,研粉制成膏药)敷于脐中,用量与腹面平,上用纱布或肤疾宁覆盖。然后点燃艾条熏灸敷药处15分钟,每天灸3次,48小时换药1次,一般须治3个月。

(三)疗效评价疗效评判标准: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A/G比值升至正常,肝脾肿大回缩;有效:自觉症状改善或部分好转,肝功能基本正常,A/G比值升至1~1.3之间,肝脾肿大稍有回缩(锁骨中线肋下回缩2cm以内者);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化验室检验均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上法共治疗34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3%[6]。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洪友,等。针灸治疗肝硬变腹水二例初步观察报告。福建中医药 1957;2(4):22。

[2]郑毓桂,等。针灸治疗肝硬变九例的经验介绍。山东医刊 1959;(1):17。

[3]苏州市中医院。针灸治疗21例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初步报道。江苏中医 1961;(3):16。

[4]史奇。针灸治疗肝病29例的疗效观察。陕西中医1981;(针灸增刊):14。

[5]黄琴峰,等。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1;(3):17。

[6]高荣慧。神阙穴敷灸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6;16(9):25。
上一篇:胃下垂 下一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