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起源
2013-11-29阅读:12108 学员编辑 收藏
新疆地区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因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这一特点也在维医学中得到体现。 在古代,这一地区居住着许多民族或部落。 除少数几个民族或部落转入农业生活外,大多数长期在天山南北过着游牧的生活。还有些民族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从事农牧业生活。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维吾尔”一词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团结”、“联合”。在不同历史时期,汉文史籍曾有“袁纥”(北魏)、“韦纥”(隋)、回纥、回鹘(唐、宋)、“畏兀儿”(元、明)等不同称谓。

回鹘和古代其他民族一样,由于过着游牧生活,时刻遭受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他们早就懂得利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治疗病痛。例如,人们早已用粘土、蒜汁和草香涂抹肢体来预防害虫,用灼热的细砂掩埋肢体来解除关节疼痛。西域地区物产丰富,也为当地人民提供足够的治疗疾病的药物。

早期的维医学经历过一段蒙昧时期。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时期,除朴素的药物、物理疗法外,巫术治疗也曾占有重要位置。当时,人们信奉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在后来的回纥族中,男巫师叫萨满,女巫师叫乌答,他们玩占卜、除鬼,也用祷告、药物等治病。公元前5世纪左右,西域一带开始有了较为先进的医疗活动。如炒麦皮热敷、草药水沐浴、按摩、烤灼、接骨及尸体防腐的方法等等。 从墓葬出土的骨骸中可知, 早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西域人已有一定水平的外科技术及接骨方法。有些骨骸中头颅骨的钻孔表明其技术是比较先进的。在他们生活过的山区岩壁上,还遗留动物和人不可分离的岩画,如天山呼图壁县红山大型生殖岩画及许多山脉中放牧岩画,大量反映了当今所见到的鹿、羊、马、牛等20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从所刻画的动物上能够看出,他们已开始认识和注意动物的某些脏器、血肉、筋骨、脑和角等对人体所具有的医疗保健作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