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施治在于辨
2013-12-16阅读:9168 学员编辑 收藏
现代人爱看中医养生类书、爱将草本药物泡成茶、爱用天然植物的中草药护肤品……专家指出,其实,中医治疗、养生充满了智慧。
了解1:中医专治生病的人中医和西医最明显的区别是,中医治的是生病的人,而西医治疗的是人生的病。也就说,西医注重对疾病本身的研究,像一些“靶治疗”,就是找到病原体后,向其发射,将其击毙,有着局部的特点。而中医则注重的是身体整体的情况,需要辩证论治,以扶正祛邪,达到身体和谐的目的。
提示:一些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诊断不清的疑难病症、还有西医手术后的调养、癌症后的康复、变幻莫测的心脑血管等疾病,都适合看中医。
了解2:中医擅长治未病中医很讲究“治未病”,就是日常要注意对疾病的预防,不要等到有病才看。有些人虽然并没有明显的身体病变,但已经感到身体不舒服,如去西医就诊时,因为各项检验指标都没有问题,常被诊断为“没有病”。但从中医的角度去看,已经是生病了。因为患者已经感到身体有诸多不适和痛苦,这是亚健康状态,多与生活不规律、心态不平衡、饮食无节制有关。
提示:一般而言,中医会根据“未病”者的身体情况开方用药,还会与患者对有关日常保养进行心理沟通。
了解3:“不求医”不现实现在一些热销的中医养生图书,有“求医不如求己”的概念。但是专家认为,了解一些必要的养生常识是可以的,但要不求医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对普通患者来说,在中医方面做自我诊断是非常困难的。中医治病有“因人治宜”的原则,虽然很多人所患的疾病在西医诊断上都相同,但中医则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进行分析,分别用药。譬如有些表象为热证的体质,实则是寒证,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在很多细节上反复观察。有的疑难病症,连中医师都可能发生辩证失误,更何况患者自己。
提示:基于中医诊断思路的复杂性,对照某些中医书籍作自我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是不可靠的。
了解4:不要迷信小验方用中医的方法进行养生、美容等,切记不要迷信一些小验方。有没有效果要看谁来用。如曾在日本发生的“小柴胡汤事件”,原本在中国医生用得出神入化的小柴胡汤,却在日本吃死了人。原因并非是柴胡的问题,而是没有按照中医的原则去用。我国古代的方书,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所有方子都是公开的,关键是应用时如何辩证,不仅要根据不同患者体质,施以不同的药物剂量,还要按照气候等诸方面的因素。所以,绝对不可一概而论。
提示:再好的方子离开医生的辨证论治,也很难显现其效果。如“六丸地黄丸”相对有着广泛的适应症,但依然不能包治百病。
了解5:好情绪才是关键内分泌失调是女性的常见病,也容易影响女性的美丽。但是女性病患80%~90%与精神因素有关。中医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气流通畅,进而影响到血液运行。女性性格敏感,情绪多变,容易“肝郁气滞”,轻则影响美容,脸上长斑,肌肤晦暗;中则月经不调,或脾胃不和,饮食紊乱,出现身材偏瘦或偏胖;重则血淤痰结,有可能诱发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甲状腺肿大、不孕症等。
提示:中医的一个最高境界就是“中”,“中”也可以说成是“和”,即中庸与平和。真正的中医人在性情、健康观、乃至人生观上多少都具有“中和”的特点,自然、随和、努力,但不执著。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