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发热
2013-12-16阅读:9196 学员编辑 收藏
[证候] 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轻者不觉发热,只感面部灼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或见眩晕失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由于阴液亏虚,内热自盛,且午后或夜间阴气当令,阳来人阴,阴虚不能制阳,则阳气偏旺,故发热,或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虚热内蒸,迫津外泄而盗汗;虚热上浮则两颧潮红;阴虚失于濡润,故口燥咽干;B阴虚阳亢,虚火上扰,故失眠,眩晕;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乃属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 滋阴清热。
[方药] 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加减。阴虚较甚加生地黄、玄参以助滋阴清热。若发热伴头晕眼花,身倦乏力,心悸不宁,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者,为血虚发热,用归脾汤(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生姜)加首乌、熟地、银柴胡、白薇等。
[针灸治疗] 可选用三阴交、太溪、复溜、大椎,用补泻兼施法。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