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卫生局通报,目前本市已进入麻疹高发期,要求卫生防疫部门加紧监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要补种麻疹疫苗。儿童的免疫力相对比较弱,易受疾病侵袭,家长应及时了解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以免宝宝遭受疾病折磨之苦。
据首儿所附属医院传染病管理组的有关同志介绍,该院从今年1月以来收治麻疹患者数十例,占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60%以上。发病年龄以8个月以下居多,居住地多为外地进京人员较多的地方,目前没有集中发病情况。
麻疹对婴幼儿健康危害极大,不仅会引起发热、重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还常并发肺炎、脑炎,甚至危及患儿生命等。因此,做好预防工作,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护理方法等十分必要。
■1-5岁的儿童麻疹发病率最高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麻疹以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因婴儿可从胎盘获得母亲的抗体,故绝大多数宝宝出生后6个月内不会发病。由于部分产妇没出过麻疹,自身没有产生过麻疹抗体,她们的幼年也是靠麻疹疫苗注射获得抗体的,现在免疫的效果已经逐渐消失,因此胎儿不能从母体获得抗体,而8个月以下婴儿不接种疫苗,这会给麻疹病毒造成可乘之机。
麻疹潜伏期为10-14天。出疹前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畏光、结膜充血。通常情况下,在发病第4天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首先开始于耳后发际,随后是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口腔内出现麻疹黏膜斑。出疹期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不振,面部浮肿,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睁开。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呼吸道炎症迅速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时,即可视为进入恢复期。
■从三方面做好预防
一、切断传染源:患者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一般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因此,对麻疹患者应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即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长5天。对于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的易感人群应避免与确诊的麻疹患者接触,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童到公共场所探亲、访友。
二、做好环境消毒:麻疹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会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膜而致感染,但间接传播很少。由于麻疹病毒一旦离开人体很快就会丧失致病力,对热、紫外线和消毒剂都很敏感,因此,只要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就可以达到空气消毒的目的。接触病患后,需在户外逗留20-3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病儿的衣物、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也可达到消毒目的。
三、做好预防接种: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办法。首儿所业务院长宋国维主任医师说,临床接触的麻疹患者主要包括三大类:一类是母体没有麻疹抗体者,即母亲未接种或未患过麻疹;另一类是尚未到接种年龄者,而其出生时从母体中带来的抗体已降低或消失;还有一类是没有按照计划免疫要求按期进行接种者,这类患儿以流动人口居多。因此,做好深入广泛的健康宣教十分必要。
■如何护理患麻疹的宝宝
1.做好消毒隔离:需采取呼吸道隔离的方法,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同时要保持室内温暖及空气流通。
2.讲究饮食质量:注意合理搭配,给患儿提供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要保证水分充足,多喝水或热汤,以利于排出毒素、退热,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发透”。
3.保持皮肤清洁:要注意眼睛、口腔、鼻和皮肤的清洁,用温水洗脸、淡盐水漱口;用抗生素眼膏(水)保护眼睛,防止继发感染。
4.注意卧床休息:要为患儿营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居室要安静、光线要稍暗、空气要新鲜,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患儿身上,穿衣盖被不要过厚,适中即可,以免捂得全身是汗。
5.密切观察病情:要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以及早发现并发症。轻型麻疹症状较轻,皮疹数量较少,病程约一周左右;而重型麻疹则比较危险,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肺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死率较高。如发现患儿咳嗽加重、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肺炎症状,或是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心肌炎症状,或是出现嗜睡、烦躁、头痛、剧烈呕吐甚至惊厥昏迷等脑炎症状等,应立即请医生诊治,防止发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