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预防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远离心血管疾病重归健康之路
2015-12-24阅读:10155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从半个世纪高血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的经历和上百项的临床随即实验得出的最重要的结果是降压是硬道理,也是主要的策略,高血压是终生用药的疾病,活一天就得吃一天药。……

记者: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长城会已经成功地举办了17届,您作为长城会的发起人,能否给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胡大一:最早期,长城会是以具体的传播技术来和国际联合的平台,从一些具体的技术和国际接轨,通过长城会来传播美国当时的介入技术。而走到今天已经是第18届了,在它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现在更注重的是一个国家的医学要与国际接轨和团队的思想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长城会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服务理念,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服务对象分析清楚,并且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强调技术传播的问题。这也已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体系,并远远走出了具体办会来多少人的概念。

而对于长城会的品牌和质量,我们是不惜工本的,很多人都不理解,我们说多少钱都要出,把全世界最知名的专家请来,这个钱花得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想的是,中国大多数基层的医生不可能去美国开会,如果把国际上的学术领袖带到北京,走进长城会,跟中国的基层医生见面,专家综合的素质,学术的魅力,对刚刚走进医学大门的研究生和医生们是非常重要的熏陶和帮助。

记者:您个人的学术发展轨迹应该是典型开放的,从最初的技术开放到学术平台和资源的开放,长城会一直秉承的是开放的因素。在这方面,您认为长城会又是如何体现您这一理念的呢?

胡大一:中国是一个受封建主义禁锢时间很长的国家,从技术到学科发展,闭关自守,垄断技术等,这些现象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单位在国外非常成熟的技术,设备都不让其他人看,甚至在200公里内不传播技术,实行技术垄断,利益垄断,一家独大,这是我回国刚刚面临的实在的事情。同时传统的威权文化和现代的急功近利,现在的技术会带来利益,谁都想垄断利益,所以说不愿意开放。我们始终坚持这种开放的态度,我认为开放也是文化,是对传统理念的挑战,成熟的技术,无论设备消融,冠脉介入,先天性心脏病,不可能说一两家医院可以解决的问题,中国现在400万患者,20家医院也不够的。围墙文化、急功近利和封闭技术在中国成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所以开放的本身要有自信,我们所做的长城会也是这样去体现的。

记者:学术的氛围上长城会是以学术专家为核心的,这种纯粹的学术色彩是怎么体现和发扬的?

胡大一:我们专门有一个论坛,不单纯传播先进的技术,也是希望利用全国心内科医生聚会的期间呼吁大家关注弱势群体,希望大家从技术和慈善方面关注,形成一种气氛。长城会越来越重视预防,重视健康,除了有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的讨论以外,我们经常策划健康教育走进长城这个活动,把长城会血管治疗预防的进展,快速的转化成老百姓的语言,长城会期间向公众传播疾病预防的知识。

记者:那您认为本届长城会的学术亮点是什么?

胡大一:最大的亮点就是三面红旗:公益、规范、预防。

公益性上来说,现在很多贫困的家庭,他们因为没有医保、没有钱、没有信息不能救治。我手里有技术,而不能去救治最需要救治的人,这就没有体现医学的公益性;规范实行、是第二个重要的问题。长城会能做的就是发表共识,发表指南,强调规范,不会在患者身上拼抢利益,拼抢奖金;再就是预防,长城会近年来会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预防上,毕竟预防才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记者:您能否宏观地对比一下降压类产品在长城会后所产生的一些变化?

胡大一:中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50年来,从半个世纪高血压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的经历和上百项的临床随即实验得出的最重要的结果是降压是硬道理,也是主要的策略,高血压是终生用药的疾病,活一天就得吃一天药。基于此,我们强调新型的固定剂量降压的最主要的目的便是保护器官,同样保护器官的主要效果也来自于降压。提高药物的顺从性对高血压来讲是保持血压,不出现波动的最好的保证。一个老人要吃很多的药,宝库降糖的药,骨关节的药,我们希望复方制剂第一个思路,也是很核心的指导思想,就是提高顺从性,便于患者长期坚持用药,实现降压疗效的稳定性。

新的复方制剂降压效果比单一用药,降压的幅度更大,降压的速度也更快,会更快的把血压下降达标,有利于靶器官的保护,最终减少医疗事件。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广大的一线的处方医生能够理解固定剂量降压药物的临床意义,更多的在临床上使用这样的策略,提高顺从性,以此达到提高降压效果和速度,实现达标、防治的目的。

记者:您刚才讲新型的复方降价制剂服用简单,并且可以很好的达到效果,那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复方降压制剂怎么控制剂量问题?

胡大一: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在药的处方和剂量的设计上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的,是适用于大众的。如果已经有心律衰竭的肯定不适合用这个,对ARB、对利尿的具体药不是这个剂量,这类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虽然强调个体化,整体还是按病人特征分的,心衰的、心肌梗死的,有很多二级药物,剂量都是要求低到一定程度的,这类患者就不一定用复方制剂。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的,ARB/HCTZ设计副作用非常小,很多人都可以耐受的,这两个加一起疗效好,患者就可以使用了。

记者:那么复方制剂成本的问题,是否比单一用两种ARB/HCTZ更经济实惠?

胡大一:ARB/HCTZ复方制剂和单一制剂的价格相差很少,但复方制剂的降压效果好,不但为患者减少了麻烦,又降低了费用。长远的利益看,如果降压幅度大,降价速度快,可以减少时间就更省钱了。

记者:在《共识》里面说高血压患者只有31%的人适合用单一药物治疗,国内医生用这类药治疗高血压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人是适合用单药还是复方制剂?

胡大一:目前大多数患者都适合用复方制剂,单一用药的那个年代,人们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要可以把血压降下来,老百姓和医生都喜欢。后来复方制剂没有通过药物审批,渐渐地大家对复方制剂也就生疏了,现在很多新型固定剂量的降压复方制剂是全世界控制高血压的新潮流,国内一线医生对复方制剂的意义和经验都比较生疏的。我们通过这个是改变医生的处方习惯,使他知道为什么要用复方制剂,哪些病人应该用。

记者:那您觉得现在的临床医生不太习惯用复方制剂,有没有一个准确的调查研究来说明复方制剂是降压的首选药?

胡大一:当然了。通过反复试验和临床调整,复方制剂降压的幅度大,速度快。另外也做了大量的对比研究,把患者分两组,一组是固定的剂量复方制剂,另外一组自己吃药,效果会差20%到30%,自己吃药的人会漏服,吃复方制剂的坚持得更好。复方制剂和单药比,降压的速度快,幅度大,掰片吃药的会有血压的波动。

记者:那现在固定复方制剂的品种大概有多少?

胡大一:据了解,所有的ARB/HCTZ是目前最普遍的复方。海捷亚是最早上市的,然后是复方代文。还有洛汀新和氢氯噻嗪的复方。还有未来会推出的,比索洛尔和氢氯噻嗪的复方,2.5毫克的比索洛尔,6.5毫克的氢氯噻嗪,这个对血脂的影响是非常小的,而且副作用非常小。而氨氯地平和缬沙坦的复方,甚至可能会出现其他的复方,这个是趋势,代表着疾病的防治规律。

记者:国内的药厂刚刚开始做复方制剂吗?

胡大一:我们的观念中断了15年左右,为什么说现在要重新,老医生生疏了,新医生不了解这个过程。国内有一段时间提倡阶梯式治疗,当时的复方制剂只有降压灵和复方片,手头没有新的复方制剂出来,大家也比较提倡阶梯式治疗,不用复方制剂,ARB/HCTZ是最新的药,提高降压效果和速度,钙的也出了,出现了新的浪潮,适应这个情况了。大家都提倡医生手里有新的工具,新的指南和美国近期重新推动固定复方制剂。

记者:刚才您说在国际上,复方制剂的应用一直就没有间断过,一直在提倡。而国内是新的浪潮,新的思维,这是不是就代表着对过去的否定?

胡大一:客观而言,单一用药和固定复方制剂是可以共存的。目前更多的医生是用单一药,因为患者不了解,所以不习惯复方制剂。因此,我们要做一些工作来推动,我认为关键是中国引导潮流的核心团队,目前对医生处方习惯的回顾调查和问卷调查,引导中国医生做一些单一用药和复方用药疗效的对比,国外已经走过了,我们也需要有一个社会经历,让大家用心体会中国的现状,有了体验和经验,才知道是单一用药还是用固定复方制剂好。

记者:国外的复方制剂的应用是怎么样的情况?

胡大一:国外同样也有用药的习惯过程,国外提出不要等到血压很高,或者降不下来了才用药,他们提出中等血压就可以用,高危的人第一次也要用复方制剂。我们有十多年没有批复方制剂,批了新的也比国外滞后了一段时间。

记者:那在去年长城会推出的袖珍法,是否得到了专家的赞同?

胡大一:当时的争议还是很大的,我们写共识是按证据写。我们做出共识,首先是要本土化,要用适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接近中国临床的特点,中国医生可以理解的方式把证据表述出来;其次,我们是把这么多指南里面核心的,对临床实践非常关键的和容易出现误区的和一些新的进展的等,简明扼要的提炼出来,方便医生携带、阅读。再就是过去的指南是少数专家制订的,我们这个是大家都可以签名参与的,只有参与了才愿意贯彻,如果全国50万医生都同意,一定都会去行动的。

记者:您对专家共识未来发展方向的期望,能否宏观的给我们大家谈一下?

胡大一:现在的过程是基层的医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将来我是希望坚持下来,每年出一个荟萃本,根据今年国际国内指南的发布的更新情况,根据临床的一些焦点问题,2007年和2008年,都是一年一本,做一个系列产品出来。像大家到长城会开会,有各种愿望,比如相当多医生的愿望是希望拿到的《心脏病实践2007》,我也希望指南成为医生们每年很关注的东西。今年我们在心血管的防治上,希望大家关注什么误区,关注什么亮点,关注什么焦点,拿这本书回去,就可能看到这些东西了。

记者:我们的共识要通过什么样的推广方式让更多的医生了解和应用?

胡大一:同一时间的立体的推广,有袖珍本,荟萃本,有印刷本,有网络本。在长城会上集中的发布,随后是全国巡讲。另外一个途径,相关的企业也会配送的,只要大家对我们的机制产生兴趣,就会传播得比较好。那么,这个版本,很多企业也会买去配送的。

(以上内容仅授权小编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