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动脉钙化是怎么回事
颈动脉硬化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硬化早期首先表现为内膜-中膜增厚,然后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在此基础上出现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脱落、附壁血栓形成及继发血管狭窄等,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2、颈动脉钙化的病因
同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硬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0岁、男性、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等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3、颈动脉钙化的危害
颈动脉斑块不仅造成管腔的狭窄,而且会破裂、出血、脱落,和阻塞血管。这些斑块又称易损性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不稳定斑块或软斑块。
损性斑块的病理特征是,大的脂核、纤维帽变薄、破裂、有溃疡形成、大量巨噬细胞聚集、斑块内出血以及钙的沉积。不稳定性硬化斑块可出血、脂核形成与动脉狭窄。
1、多普勒超声
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硬化病变的筛查及随访。不仅可以显示斑块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还能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可对斑块进行形态学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正常IMT应小于1.0mm,IMT在1.0~1.2mm间为内膜增厚,大于1.2mm为斑块形成。超声下根据形态和回声特点,斑块可分为:低回声脂质性软斑、中等回声富含胶原组织的纤维性扁平斑块、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回声强弱不等的溃疡性混合型斑块。其中,软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另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可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是否有侧支循环开放等,经常与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术后评估。
3、CT血管造影(CTA)
CTA对颈动脉狭窄的判断准确性高于多普勒超声,但对斑块的形态学显示欠佳,目前广泛应用于狭窄的诊断,可作为术前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当我们诊断为颈动脉斑块时,不要慌张,而需要进一步判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主要取决于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稳定性,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危害大小,当然我们依然需要重视这个问题。治疗手段有健康管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控制卒中的各项危险因素,如增加运动、合理饮食、减轻体重、戒烟、不酗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自我认知,自我管理最重要!
有效的食物包括多食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大蒜:海带、洋葱、香菇和豆浆等。平时多样化的饮食结构、不饱和脂肪酸(初榨橄榄油)的适量食用、多摄取新鲜水果和蔬菜也有很好的软化血管的作用。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等含有较多的Omega-3,可辅助软化血管。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的药物对于颈动脉硬化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总之,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
部分病人需要应用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需先进行卒中的风险评估)。有时通过他汀治疗,可以将不稳定的斑块钙化,变不稳定为稳定,甚至逆转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