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疼痛的感觉阈升高,需增加刺激的强度方能感受;或刺激之后不能立即发生反应,需经数秒至...或反应退迟,又称为痛觉减退。它属于感觉障碍。在多发性神经炎患者中可以出现,也常伴有触觉和温度觉的减退。处理应针对病因。
疼痛对机体有利有弊,有时利大于弊,有时则弊大于利,如果对外伤(除内脏破裂外)或癌性疼痛,其疼痛缺失或对疼痛不敏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或延长寿命,有些需要及时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疼痛缺失会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扩散,造成不良后果。
痛觉可分为躯体痛及内脏痛两大类。
躯体痛:又可分为体表痛及深部痛。体表痛又可分为快痛及慢痛。快痛定位明确,为一种尖锐的刺痛,潜伏期短,当刺激撤除后即可不痛;慢痛为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实验证明,传导快痛的主要为Aδ类有髓纤维;传导慢痛的主要为C类无髓纤维。在皮神经中,大约有50%的纤维为C类纤维。其中一部分为离中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皮肤血管和毛囊的平滑肌;另一部分为传送痛觉的向中纤维。痛觉的感受器装置称为游离末梢,呈游离状态分散在皮下和深部组织内。
内脏痛:内脏上分布有许多痛觉感受器,其传入纤维大部分混合在交感神经中,然后由背根进入脊髓。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可以引起疼痛。盆腔器官的疼痛感觉主要由副交感神经(盆神经)传入脊髓,然后再上传至大脑高级部位。内脏受到伤害性刺激或发生病变时,疼痛的定位很不明确,常常涉及体表,称为牵涉性痛(见牵涉性痛)。
现代医学只是单方面研究痛觉的程度和如何止痛的方法,其止痛药物多得数不清。而对于痛觉不敏感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处于空白状态,而对于痛觉不敏感的患者来说,几乎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如能研制出恢复患者痛觉正常灵敏度的药物,来恢复他们的痛觉。这对于瘫痪者和植物人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福音。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要先准备好所要用的大头针。
检查时要求:为了避免主观或暗示作用,病人应闭目接受测试。检查时要注意针刺的力度,切不可过大,否则会将患者的皮肤刺破。
测试时注意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检查后记录感觉障碍的类型(正常、过敏、减退、消失)和范围。
不合宜人群:皮肤有自发性疼痛的患者。
先天性痛觉缺失症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周身性痛觉丧失,可并发夏科氏关节炎,国内放射学文献中尚未见报导。
常因玩耍扭伤四肢而损伤皮肤或出血,但因无痛患者自己不能察觉。感觉障碍,包括痛觉和温度觉、无汗、智力低下、发热、多发性骨折和感染。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疼痛是机体的一种感觉,每个人一生中会受到疼痛刺激的多次折磨,一个人从头到脚,从体表到内脏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因外界刺激或自身病变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是一种伤害信号,其强度与身体受伤害的程度密切相关,通常机体在受到酸、碱、高温、低温、电流、机械、暴力等伤害性刺激或受压(肿瘤压迫)时都会产生疼痛,而神经是人体痛觉的感受器,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密布着神经及其末梢,受到任何刺激都可产生神经冲动。
先天性痛觉缺失症,目前尚未有明确治疗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