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自身体质原因:宝宝自身代谢快,体温波动在1℃以内都算正常。
1.2、天气原因:和夏季高热天气相关,宝宝的水分补充不足、出汗少,导致体温升高。等天气转凉后,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1.3、饮食因素:宝宝有不消化、积食的现象。他很可能会有低热、不爱吃饭、呕吐等症状。这个时候,可能需要做饮食调整或用帮助消化的药物来治疗。
1.4、感染性低热:宝宝患病后因治疗疗程不足,会出现病情反复,同时,还会有间断性的低热现象。
1.5、感染后低热:宝宝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脑炎等传染病后,调节体温的机能没有完全恢复,导致低热不退。
1.6、慢性感染性低热:如结核、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宝宝出现连续性的低热。
1.7、非感染性低热:如果宝宝有血液疾病、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低热。
宝宝体温若在37.5℃-38℃之间长达2周以上,可认为是低烧不退。长期低烧会影响机体的调节功能,并使消化液减少,消化酶活力减低,吸收功能下降,造成负氮平衡,自身的蛋白质分解增多。此时,患儿容易出现虚弱、消瘦,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状况。因此,对宝宝长期低热一定要寻根究底,及时调治。一旦宝宝出现低热不退,身为父母的你就需要提高警惕。
建议父母在带患儿就诊前应详细记录小儿的体温,一般每4-6小时记录一次体温,最好在早、中午起床前及睡觉时各测一次,并持续记录1周以上。
3.1、感染检查
感染是小儿长期发热最常见的原因。对疑似感染诱发的发热,一定要检查寻找病原体。血培养是小儿长期高热的一项基本检查,对小儿感染性发热的诊断、致病菌的判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培养最好在患儿恶寒、高热时采血,这样可以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3.2、结缔组织病检查
结缔组织病的临床特点是器官受累广泛,临床症状多样,在发病初期一般都有发热,而其他典型的症状出现较晚,化验检查一般应先查简单项目,如周围血象、血沉、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待其他临床特征出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
3.3、肿瘤检查
孩子发热检查项目还应包括小儿肿瘤检查,发热是否由肿瘤所致、肿瘤的性质、部位、范围和浸润情况。对怀疑肿瘤所致的发热,应该先检查血常规,一般恶性肿瘤常见贫血,白血病时末稍血中可发现幼稚细胞。
1、温湿敷
用温水敷也能帮助散热,操作起来很简单--
具体做法:准备好温水,热水温度在30℃左右。将宝宝的衣服解开,毛巾打湿,用温水毛巾上下搓揉宝宝的身体。10-15分钟换一次毛巾。
2、冰敷
主要通过放在全身大血管处的冰与流动的血液进行热交换传导。同时它可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延缓脑细胞损伤,并且有利于躯体微循环。
具体做法:在塑料袋内装入刚从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块,扎紧,套2-3层,防止漏出,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将冰袋敷在后枕部、前额部或者腋窝下、颈部,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的地方。5-10分钟换一次,直至高热有所下降为止。
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如果宝宝出现哆嗦、发凉、脸色发青或者局部皮肤发紫,要马上停止使用。
1、设法让孩子多休息
高热的孩子最好卧床休息,这样可减少能量消耗,减少肌肉活动和热量的产生。
若孩子在生病时也不爱躺在床上,则说明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同时也可据此判断出孩子的病较轻,可不勉强他睡觉。若宝宝患病时哭闹不止,而一抱即安静入睡的话,父母就应辛苦一点,夜抱着孩子,好让他乖乖地睡。
2、多喝水
发烧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也可选用盐开水。
3、多通风
居室空气要流通,在夏天最好使室温降低一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样有助于体热经传导辐射散热,有利于降温。
4、物理降温
可洗温水澡,洗澡的水温最好比体温低1℃~2℃。畏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寒颤时不宜采用这些物理降温方法。